蚺
采色驳荦,其文锦章。
食豕吞鹿,腴成养创。
宾享嘉宴,是豆是觞。
鉴赏
这首诗以蚺蛇为题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蚺蛇的形态与习性。诗人将蚺蛇比喻为“大蛇”,强调其体形之庞大,同时通过“既洪且长”进一步凸显其身长的特点。接着,诗人用“采色驳荦,其文锦章”来描述蚺蛇斑斓的外表,仿佛披着华丽的锦衣,展现出其独特的色彩和纹理。
在描述蚺蛇的生活习性时,诗人用“食豕吞鹿,腴成养创”这一句,形象地展现了蚺蛇的强大捕食能力和对食物的贪婪。这不仅体现了蚺蛇作为顶级掠食者的生存策略,也暗示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法则。
最后,“宾享嘉宴,是豆是觞”一句,似乎是在暗示蚺蛇在某种仪式或宴会中扮演的角色,或许象征着它在某些文化或传说中的地位或象征意义。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塑造了一幅关于蚺蛇的鲜明画面,不仅展现了其自然界的生存状态,也蕴含了深邃的文化寓意。
词语解释
驳荦的意思:亦作“駮犖”。文采间杂,斑驳。《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赤瑕驳犖,杂臿其閒。”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駮犖,采点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淹水》:“故 杨氏 《南裔异物志》曰:‘髯惟大蛇,既洪且长,采色駮犖,其文锦章。’”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大壁旷凝浄,古画奇駮犖。” 宋 周密 《志雅堂杂钞·图画碑帖》:“苔駮犖兮草夤缘,芳羃羃兮水溅溅。” 章炳麟 《訄书·订礼俗》:“夫其四冕皆帛衣,独杂以罽,非好为驳犖也。”...
采色的意思:(1).指绚丽的颜色。《孟子·梁惠王上》:“抑为采色不足视於目与?”《淮南子·齐俗训》:“听失於诽誉,而目淫於采色。”(2).神色,容态。《庄子·人间世》:“采色不定,常人之所不违。” 郭象 注:“喜怒无常。” 成玄英 疏:“神采气色,曾无定準。”(3).文辞的色采。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嶸,采色绚烂。”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 相如 、 扬雄 之流夸富艷,昡采色,穷精毕虑而为之。”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凡文理、文字、文辞,皆言文,言其采色发...
嘉宴的意思:见“ 嘉宴 ”。亦作“ 嘉讌 ”。盛宴;喜筵。 汉 焦赣 《易林·艮之节》:“安牀厚褥,不得久宿,弃我嘉宴,困於南国。” 汉 焦赣 《易林·兑之家人》:“弃我嘉讌,困於东国。” 南朝 梁 任昉 《到大司马记室笺》:“昔承嘉宴,属有绪言。” 唐 骆宾王 《初秋登司马楼宴》诗:“展驥端居暇,登龙嘉宴同。”...
锦章的意思:(1).美丽的斑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河》:“髯惟大蛇,既洪且长。采色駮犖,其文锦章。”(2).犹华章。对别人诗文的美称。 宋 陈亮 《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云汉昭回倬锦章,烂然衣被九天光。”...
文锦的意思:文彩斑烂的织锦。《汉书·货殖传序》:“富者土木被文锦,犬马餘肉粟。” 唐 柳宗元 《答吴武陵<非国语>书》:“是犹用文锦覆陷阱也。”《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楚威王 闻 庄生 之贤,遣使持黄金百鎰、文锦千端、安车駟马,聘为上相。” 清 吴伟业 《和杨铁崖天宝遗事诗》:“给来妙服裁文锦,赏就新诗赐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