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胡本书并佳作末示诸贤动静次韵奉酬并呈胡谦□陈涣(其二)
幕中尝草檄,林下数衔杯。
别已三秋暮,书无一字来。
知君情缱绻,能使旅怀开。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梁兰所作,题为《得胡本书并佳作末示诸贤动静次韵奉酬并呈胡谦□陈涣(其二)》。诗中,梁兰以阮籍和陈琳两位历史人物为典故,赞扬了友人胡某的才华横溢,既有阮籍般的洒脱不羁,又如陈琳般雄辩善文。诗人提到胡某在幕府中起草檄文的才能,以及在闲暇时的饮酒自乐,展现了他多才多艺的一面。
“别已三秋暮,书无一字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虽然分别已久,但并无书信往来,流露出淡淡的离愁。然而,诗人相信友人的深情厚谊,知道他的情感深沉而缠绵,能够慰藉自己在外的游子情怀,使旅途中的心情得以舒展。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赞美友人的才情与情感,传递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牵挂,语言简练,情感真挚。
词语解释
霸才的意思:(1).称雄之才。 唐 温庭筠 《过陈琳墓》诗:“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清 黄遵宪 《徐晋斋观察吴翰涛贰尹随使美洲余饮之金寿楼翰涛即席有诗和韵以赠》:“四海霸才能有几,今宵欢乐又偕同。”自注:“ 翰涛 《赠王弢园诗》云:‘落落寰中两霸才。’又云:‘纵交深叹霸才稀。’”(2).有才而霸道专断。亦指有专决之才的人。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续资治通鉴》:“ 真宗 朝贤者, 孙宣公 一人而已,经儒之效,千载生色。 李沆 、 王曾 、 杨亿 ,亦其次也。 寇準 霸才, 蒙正 谅士,无多可取...
草檄的意思:草拟檄文。亦泛指撰写官方文书。《陈书·蔡景历传》:“部分既毕,召令草檄, 景歷 援笔立成。” 唐 戴叔伦 《送崔融》诗:“ 陈琳 能草檄,含笑出 长平 。” 清 周亮工 《解严后病卧敢园》诗:“楯上休矜曾草檄,羈臣但合老松筠。”...
林下的意思:◎ 林下 línxià[retirement]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旅怀的意思:羁旅者的情怀。 唐 祖咏 《过郑曲》:“旅怀劳自慰,淅淅有凉风。” 唐 张继 《九日巴丘杨公台上宴集》诗:“ 江 汉 路长身不定,菊花三笑旅怀开。” 明 李贽 《客吟》诗之一:“旅怀日不同,客梦翻相似。”...
缱绻的意思:◎ 缱绻 qiǎnquǎn(1) [fast]∶牢结;不离散缱,缱绻,不相离也。——《说文新附》无纵诡随,以谨缱绻。——《诗·大雅》(2) [tenderly attached]∶情意深厚少尽缱绻。——唐· 李朝威《柳毅传》以后对饮对唱,缠绵缱绻。——《红楼梦》...
秋暮的意思:(1).秋日的傍晚。《大戴礼记·保傅》:“ 三代 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所以明有别也。” 唐 戴叔伦 《赠康老人洽》诗:“ 杜陵 往往逢秋暮,望月临风攀古树。”(2).深秋。 谢觉哉 《不惑集·游秦堤灵渠》:“可惜今已秋暮,小舟掠秋柳而过,仅觉阴凉而已。”...
三秋的意思:◎ 三秋 sānqiū(1) [the three autumn jobs (harvesting, ploughing and sowing)]∶指秋收、秋耕、秋播(2) [the three months of autumn]∶指秋季的三个月(3) [the third month of autumn]∶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4) [three years]∶指三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李白《江夏行》...
疏放的意思:◎ 疏放 shūfàng(1) [self-indulgent]∶任性而为,不检点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杜甫《狂夫》(2) [unconventional]∶指文章不受常格拘束词气疏放...
衔杯的意思:亦作“ 衔盃 ”。亦作“ 衔桮 ”。口含酒杯。多指饮酒。 晋 刘伶 《酒德颂》:“捧甖承槽,衔杯漱醪。” 唐 李白 《广陵赠别》诗:“繫马垂杨下,衔盃大道间。” 唐 司空图 《重阳阻雨》诗:“重阳阻雨独衔桮,移得家山菊未开。” 明 徐渭 《仲兄墓志铭》:“素忘分,日与兄衔杯。” 郁达夫 《晨发名古屋》诗之二:“一曲《阳关》人隔世,衔杯无语看山明。”见“ 衔杯 ”。亦作“ 啣盃 ”。衔杯。谓饮酒。 清 曹寅 《送亮生南还兼寄些山先生》诗:“风廊微照两啣杯,能待城闉簇骑回。” 清 史震林 《西青散...
一字的意思:(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