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四首(其二)
灵境变幻间,一峰藏千亿。
探奇心未餍,复到泰山侧。
泰山层层高,别肇神仙域。
直上五十盘,凌霄去不息。
飞泉五千仞,山头惟一滴。
满山柏戴云,悬磴松生石。
秦、汉皆后来,云物万古积。
石闾对介邱,天府西东辟。
绝顶濛濛间,青旻连青壁。
真人御风行,去天不盈尺。
俯视山半云,雷声出山腋。
朝登日观峰,沧海扶桑色。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攀登泰山的壮丽景象与深刻感悟。首句“庐阜有高峰,四溃皆奇特”以庐山之峰起兴,引出对泰山独特魅力的赞美。接着“灵境变幻间,一峰藏千亿”描绘了泰山神秘莫测的自然景观,仿佛每一座山峰都蕴含着千变万化的灵性。
“探奇心未餍,复到泰山侧”表达了诗人对探索未知的渴望,即使已经领略了泰山的壮美,仍欲再次深入探寻。接下来的“泰山层层高,别肇神仙域”则将泰山描绘为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仿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直上五十盘,凌霄去不息”展现了攀登过程的艰辛与决心,五十盘的攀登仿佛永无止境,象征着追求卓越的精神。而“飞泉五千仞,山头惟一滴”则通过瀑布的壮观与细微,对比出自然界的宏大与细腻。
“满山柏戴云,悬磴松生石”描绘了泰山的植被与地貌,满山的柏树与云雾交织,悬空的石阶旁松树生长,展现出泰山独特的自然风貌。最后,“秦、汉皆后来,云物万古积”强调了泰山的历史悠久与自然景观的永恒。
“石闾对介邱,天府西东辟”进一步描绘了泰山的地理特征与神秘氛围,仿佛是通往天界的门户。而“绝顶濛濛间,青旻连青壁”则以绝顶的朦胧景象,衬托出天空与山壁的连通,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真人御风行,去天不盈尺”则通过神话般的描述,表达了对泰山之巅的向往与追求,仿佛真正的仙人能够自由地在空中飞翔,距离天空仅有一尺之遥。最后“俯视山半云,雷声出山腋”描绘了从山顶俯瞰山腰云雾缭绕的景象,以及雷声从山腹中传出的震撼,增添了泰山的神秘与壮丽。
“朝登日观峰,沧海扶桑色”则是对诗人清晨登山,站在日观峰上,看到东方大海与初升太阳的颜色的描写,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与希望的光芒。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泰山的壮丽景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超越平凡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