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二十五首(其十八)
朅来游沧溟,矫首观宇宙。
是时三神山,忽陨巨鳌首。
奔波走仙圣,龙蜃纷格斗。
重渊沸日月,万类错昏昼。
掉尾归去来,莲巢以为友。
注释
潜鳞:隐藏的蛟龙。沮泽:沼泽。
朅来:离去或到来。
沧溟:东海。
矫首:抬头。
宇宙:天地。
三神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
巨鳌:大龟。
龙蜃:龙和蜃。
格斗:争斗。
重渊:深渊。
沸日月:日月在其中沸腾。
掉尾:甩尾离去。
莲巢:莲花巢穴。
翻译
江海中隐藏着蛟龙,它们厌倦了沼泽的狭小。它们来到广阔的东海,抬头仰望无垠的天地。
这时,传说中的三座神山,巨大的海龟龙头突然坠落。
仙人和神圣纷纷逃窜,龙和蜃兽激烈争斗。
深海翻腾,日月星辰仿佛在其中沸腾,昼夜混淆。
最后,它们甩尾离去,以莲花为家,结为朋友。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耒创作的《感遇》系列中的第十八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怀的抒发。
"江湖有潜鳞,颇厌沮泽陋" 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将江湖中的鱼类比作潜在的英雄,而自己则表现出对于平庸生活的不满和厌倦。这里的“潜鳞”暗指隐逸之士,“沮泽陋”象征着世俗的污浊。
"朅来游沧溟,矫首观宇宙" 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远离尘嚣,去往广阔天地中探索更高远的境界。这里的“朅来”表明诗人已经准备好要出发,“沧溟”是古代对北方大海之称,而“矫首观宇宙”则展现了诗人仰望星空,追求广阔无垠知识和精神世界的愿景。
"是时三神山,忽陨巨鳌首"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象,其中“三神山”可能指的是某一特定的神秘之地,而“巨鳌首”则让人联想到海中涌现的巨大海兽,这里的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感受。
"奔波走仙圣,龙蜃纷格斗" 这两句通过神话中的生物形象,如龙和蜃(一种传说中的水怪),来描绘了一种动态且充满冲突的宇宙场景。这里的“奔波”、“走仙圣”、“纷格斗”都在强调一种超乎寻常、激荡汹涌的情境。
"重渊沸日月,万类错昏昼" 诗人通过对自然界日夜交替和万物生长的描绘,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宇宙万象的感慨。这里的“重渊”指的是深邃无尽的海洋,“沸日月”则形容日月运行不息,而“万类错昏昼”则是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与现象交织、光明与黑暗交替的生动写照。
"掉尾归去来,莲巢以为友"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经历了种种奇遇和感慨之后,最终选择回归平淡生活,并且以莲花为友。这既反映出诗人的超脱世俗,也体现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独特领悟和情感寄托。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构思,展现了诗人对于宇宙、自然以及个人生命境界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