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咏草书势答董思白宗伯赏析

咏草书势答董思白宗伯

明末清初 · 邝露
应龙游卿云,首尾不一见。
纵横驭六气,出入乘万变。
天门俨威神,朱衣缨琼弁。
草木待甲坼,鳞羽自联串。
鬼神任屈信,帝王迭兴禅。
神潜道斯升,时亢理必贱。
胜境了莫追,过地岂再践。
永言体诸身,可以谢善卷。

鉴赏

这首诗以“咏草书势答董思白宗伯”为题,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邝露所作。诗中以应龙游卿云的意象开篇,象征着草书的灵动与自由,首尾不一见,纵横驭六气,出入乘万变,描绘出草书笔法的千变万化和不可捉摸的韵律美。

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天门,用威严的神灵形象来比喻草书中的结构与布局,朱衣缨琼弁则象征着草书中的点画与线条,既庄重又充满活力。草木待甲坼,鳞羽自联串,进一步将草书与自然界的生长规律相联系,暗示草书如同生命般充满生机与变化。

鬼神任屈信,帝王迭兴禅,这一句将草书的创作过程与历史的更迭相融合,表达了草书艺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神潜道斯升,时亢理必贱,则强调了草书艺术的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不同时间与空间中的价值与地位。

最后,诗人提到胜境了莫追,过地岂再践,表达了对草书艺术独特魅力的赞美,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并传承这一艺术形式。永言体诸身,可以谢善卷,则是诗人对自身修为与草书艺术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前辈大师善卷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草书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