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姚村驿乘马车南过泗水向孔林,宿曲阜城赏析

姚村驿乘马车南过泗水向孔林,宿曲阜城

清 · 洪繻
圣道日榛芜,孔路亦已荒。
沙尘飞蔽天,日色为昏黄。
我行八千里,来到泗水旁。
秋冬水潦降,波澜何汪洋!想见横流世,难凘孔泽长!宣公泗渊滥,吴师泗上翔。
此诚鲁壕堑,岂独圣津梁!一车驱两马,浮杠百步强。
桥南见石路,桥下横野航。
跋涉崎岖中,突见万古坊。
汉柏参天地,鲁陵匹帝王。
回首鲁公台,已至鲁城隍。
信宿陋巷街,瞻见阙里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历史的旅程,从圣道的荒芜到孔路的艰难,再到泗水的浩瀚与孔林的庄严。诗中充满了对孔子及其时代深深的敬仰和感慨。

首句“圣道日榛芜,孔路亦已荒”,开篇即点明了圣人之道日渐衰微,孔庙之路也已荒废,暗含了对传统文化逐渐流失的忧虑。接着,“沙尘飞蔽天,日色为昏黄”一句,以自然景象的恶劣来象征社会风气的败坏,进一步强调了圣道的衰落。

“我行八千里,来到泗水旁”则展现了诗人长途跋涉的艰辛,以及对孔子故地的向往。接下来的“秋冬水潦降,波澜何汪洋”描绘了泗水在秋冬季节的汹涌澎湃,既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刻画,也是对孔子精神力量的隐喻。

“想见横流世,难凘孔泽长!”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担忧,以及对孔子思想传承的深深忧虑。随后,通过“宣公泗渊滥,吴师泗上翔”这一对比,不仅展现了历史上的战争场景,更寓意着不同势力对孔子思想的不同态度和影响。

“此诚鲁壕堑,岂独圣津梁!”一句,诗人将孔子的思想比作鲁国的壕堑与桥梁,强调其对于维护道德秩序、连接文明的重要作用。接下来的“一车驱两马,浮杠百步强”描述了诗人乘坐马车渡过泗水的艰难过程,同时也象征着对孔子智慧的追求与实践。

“桥南见石路,桥下横野航”描绘了过桥后的景象,既有自然风光的壮丽,也有对孔子精神的追寻。最后,“跋涉崎岖中,突见万古坊。汉柏参天地,鲁陵匹帝王”通过描述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展现了孔子思想的深远影响和永恒价值。

“回首鲁公台,已至鲁城隍”表达了诗人对孔子及其故土的深情回顾,以及对孔子精神的深切敬仰。“信宿陋巷街,瞻见阙里墙”则以简短的笔触,勾勒出孔子生活与教化的环境,强调了孔子思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和对孔子思想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和对孔子精神的崇高敬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