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子云传
宋 · 范浚
老不晓事杨子云,缀文讥诃坚逐贫。
班生曲笔甚假借,谓不戚戚元非真。
草玄欲作后人计,投阁自迷身不利。
王涯筮中好其书,宁复逆知甘露事。
蛙声紫色欺昏童,义士远引如冥鸿。
胡为颠眩尚执戟,美新屈首称臣雄。
岷山沃野蹲鸱大,拓落不归良已过。
近危竟似井眉瓶,虚作反骚嗤楚些。
诡情怀禄遭嘲评,但用笔墨垂声名。
文章要亦千古事,久矣法言今正行。
班生曲笔甚假借,谓不戚戚元非真。
草玄欲作后人计,投阁自迷身不利。
王涯筮中好其书,宁复逆知甘露事。
蛙声紫色欺昏童,义士远引如冥鸿。
胡为颠眩尚执戟,美新屈首称臣雄。
岷山沃野蹲鸱大,拓落不归良已过。
近危竟似井眉瓶,虚作反骚嗤楚些。
诡情怀禄遭嘲评,但用笔墨垂声名。
文章要亦千古事,久矣法言今正行。
鉴赏
此诗《读杨子云传》由宋代诗人范浚所作,通过对杨子云的生平与作品的审视,展现了对这位文学大家复杂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中首先提到杨子云“老不晓事”,似乎在讽刺其行事不明智,接着指出其“缀文讥诃坚逐贫”,即以文章讽刺和抨击社会不公,却因此生活困顿。随后,诗人批评了班固(班生)的文风过于圆滑,认为杨子云并非真的忧愁于贫困。杨子云曾立志著书立说,却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一行为被诗人认为是不明智的选择。王涯对杨子云的著作有所欣赏,但未能预见后来的悲剧。
诗人描绘了杨子云晚年的生活状态,形容其如同“蛙声紫色欺昏童”,暗示其晚年处境艰难,同时又像“义士远引如冥鸿”,表达了对其高尚情操的尊敬。然而,杨子云仍坚持执戟,最终屈从于权力,成为“美新屈首称臣雄”。这反映了诗人对杨子云命运的惋惜与反思。
最后,诗人以“岷山沃野蹲鸱大”比喻杨子云的才华与成就,但“拓落不归良已过”则表达了对其未能及时归隐的遗憾。杨子云的结局如同“近危竟似井眉瓶”,既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批判。诗人通过“虚作反骚嗤楚些”表达了对杨子云作品的评价,认为其虽有才华,但最终并未达到真正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杨子云一生的回顾与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