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徐一之
明 · 顾璘
质如荆山玉,辩如巴江流。
清言析玄理,晏坐消人忧。
挟策献南宫,五上未见收。
精深田何易,烂熳东南州。
今王好儒学,贤罗姿旁搜。
小者待金马,大者封公侯。
君行叩阊阖,吐论锵琳球。
天颜一顾笑,朝省皆回头。
快哉风云会,密尔胶漆投。
伊吕草泽人,功成与天流。
古来尽如此,乖合非人谋。
清言析玄理,晏坐消人忧。
挟策献南宫,五上未见收。
精深田何易,烂熳东南州。
今王好儒学,贤罗姿旁搜。
小者待金马,大者封公侯。
君行叩阊阖,吐论锵琳球。
天颜一顾笑,朝省皆回头。
快哉风云会,密尔胶漆投。
伊吕草泽人,功成与天流。
古来尽如此,乖合非人谋。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顾璘赠予徐一之的作品,以赞扬徐一之的才华和品格。诗中将徐比作荆山之玉,其智慧如同巴江流水般清澈犀利。他能深入剖析玄奥的道理,静坐之中化解他人忧虑。尽管多次向朝廷献策,但并未立即被接纳,然而他的学问精深,在东南地区广受赞誉。
当今君主喜好儒家学说,广泛搜罗贤才,徐一之有机会得到更大的发展,从低微职位晋升到金马门侍郎,甚至封侯。诗人鼓励徐一之积极进取,他的言论如琳球般响亮,一旦得到天子青睐,朝堂之上都将为之瞩目。他们的相遇如风云际会,关系亲密如胶似漆。
诗人以伊尹和吕尚为例,他们虽出身卑微,但最终功成名就,与天命同流。最后,诗人感慨历史上的成功往往并非个人谋划所能左右,而是顺应时势的结果。整首诗赞美了徐一之的才智和潜质,同时也寄寓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命运无常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