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不饮酒二十首(其九)赏析

不饮酒二十首(其九)

明 · 释函是
中士重名教,上士慎幽独。
幽独吾自知,寤寐徒往复。
心一境乃空,观化成相续。
绝物岂不劳,讵更徇所欲。
醉者之堕车,不死焉足赎。
苦雾积寒林,微香汎石屋。
破衲深蒙头,不真亦不俗。
此士过华胥,风味似天竺。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僧人释函是所作,名为《不饮酒二十首(其九)》。诗中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境界:一种是重视社会名节与教化的“中士”,另一种则是追求内心清净与独立的“上士”。

首句“中士重名教,上士慎幽独”对比鲜明,点出了两种人的不同追求。“中士”注重社会的规范与教化,而“上士”则更加关注内心的独立与静谧。接下来,“幽独吾自知,寤寐徒往复”进一步阐述了“上士”的内心世界,他深知自己的内心世界,即使在梦中也反复思考。

“心一境乃空,观化成相续”表达了“上士”通过内心的专注达到心灵的空灵状态,观察万物变化,形成连贯的思考。接着,“绝物岂不劳,讵更徇所欲”表明了“上士”对物质欲望的淡泊,认为追求欲望只会徒增烦恼。

“醉者之堕车,不死焉足赎”运用比喻,指出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如同醉酒之人不慎坠车,即使未死,也已失去自由。这反映了诗人对放纵欲望的批判。

“苦雾积寒林,微香汎石屋”描绘了一幅冬日寒林的画面,雾气弥漫,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纯净。接着,“破衲深蒙头,不真亦不俗”描述了一个穿着破旧僧衣的人,头蒙布巾,既非真正的僧侣,也不显得庸俗,暗示了诗人的身份和追求。

最后,“此士过华胥,风味似天竺”将“上士”的生活比作穿越梦境般美妙,其生活的风味仿佛来自遥远的印度,充满了神秘与超脱。

整首诗通过对两种不同生活态度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内心清净与独立的向往,以及对放纵欲望的批判,展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智慧与超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