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院井诗二首(其一)
宋 · 华镇
太平兴国古佛刹,小院得名如意轮。
何人默识原地脉,凿井正会甘泉津。
阔容三尺白银瓮,深可二丈青丝缗。
夏凉未觉冰雪冷,味美不啻醍醐珍。
寺僧知爱不忍惜,汲引无间都城人。
鸣钟声歇更漏促,天鸡初报扶桑晨。
侧肩接足负担者,排闼争凑苍苔唇。
丝瓶上下掉孔急,语笑嘈杂春雷振。
永日迢迢既云暮,健夫噏噏皆嚬呻。
万人已喜用周给,一泓依旧清奫沦。
何人默识原地脉,凿井正会甘泉津。
阔容三尺白银瓮,深可二丈青丝缗。
夏凉未觉冰雪冷,味美不啻醍醐珍。
寺僧知爱不忍惜,汲引无间都城人。
鸣钟声歇更漏促,天鸡初报扶桑晨。
侧肩接足负担者,排闼争凑苍苔唇。
丝瓶上下掉孔急,语笑嘈杂春雷振。
永日迢迢既云暮,健夫噏噏皆嚬呻。
万人已喜用周给,一泓依旧清奫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华镇所作的《如意院井诗二首》其一,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如意院井的壮观与独特魅力。
首先,诗人以“太平兴国古佛刹”开篇,点明地点,暗示了此井的历史悠久和宗教背景。接着,“小院得名如意轮”一句,巧妙地将井与佛教中的如意宝轮相联系,赋予了井以吉祥的象征意义。
“何人默识原地脉,凿井正会甘泉津”,诗人赞美了井的选址与建造,暗含着对工匠智慧的敬仰。接下来,“阔容三尺白银瓮,深可二丈青丝缗”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井的规模与深度,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夏凉未觉冰雪冷,味美不啻醍醐珍”则从季节和口感的角度,强调了井水的独特之处,仿佛夏日的清凉胜过冰雪,其味道之佳比之醇厚的醍醐。
“寺僧知爱不忍惜,汲引无间都城人”表现了僧侣对井水的珍视与慷慨分享,体现了佛法的慈悲与普渡众生的精神。最后,“万人已喜用周给,一泓依旧清奫沦”总结了井水为周围居民带来的福祉,即使在使用频繁后,井水依然清澈如初,寓意着永恒与不变。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井的物理特征,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涵和社会价值,展现了古代中国井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与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