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月下
宋末元初 · 方一夔
残云点点四飞扬,万里离人共此光。
谁铸水银悬绛阙,独留姹女捣玄霜。
窟中蟾兔双灰劫,影底山河几战场。
欲驻颓晖无意计,何人楼角韵伊凉。
谁铸水银悬绛阙,独留姹女捣玄霜。
窟中蟾兔双灰劫,影底山河几战场。
欲驻颓晖无意计,何人楼角韵伊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月下的景象与深沉的思考。首句“残云点点四飞扬”,以散落的云彩起笔,营造出一种空灵、飘渺的氛围,仿佛是天边的碎片在夜空中自由飞舞。接着,“万里离人共此光”一句,将读者的目光引向更广阔的天地,暗示着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传递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联系。
“谁铸水银悬绛阙,独留姹女捣玄霜。”这两句运用了神话和象征的手法,将月亮比作悬挂于绛阙(传说中的仙宫)的水银,而“姹女”则可能指代月亮中的仙女,她正在捣制玄霜,这既是对月亮神秘力量的赞美,也是对自然循环、时间流逝的隐喻。
“窟中蟾兔双灰劫,影底山河几战场。”这里通过“蟾兔”(月亮上的兔子和蟾蜍)和“灰劫”(毁灭或重生的时刻),以及“山河几战场”(历史上的战争痕迹),进一步深化了对时间和空间、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探讨,暗示了宇宙的永恒变化与人类历史的短暂。
最后,“欲驻颓晖无意计,何人楼角韵伊凉。”表达了诗人面对时光流逝、万物变迁的无奈与感慨,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在何处,由何人,在这楼角吟唱着凉意?”这一问,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历史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