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送林子方直阁秘书将漕闽部三首(其三)赏析

送林子方直阁秘书将漕闽部三首(其三)

宋 · 杨万里
亦闻小泊赞公房,清晓扶藜叩上方。
君与一僧游别嶂,我行百匝绕长廊。
风巾雾屦来云外,雪桧霜松满袖香。
政是炎官张火伞,不应多取海山凉。

注释

小泊:小港口。
赞公房:赞美公房,可能指寺庙或住所。
清晓:清晨。
藜:藜杖,一种草本植物的茎,古人常用作手杖。
上方:上房,指寺庙的主要建筑。
别嶂:不同的山峰。
长廊:长走廊。
风巾雾屦:风帽和雾鞋,形容轻便的行头。
雪桧:雪松,常绿乔木。
霜松:经霜的松树。
炎官:炎热时节的官员。
火伞:比喻夏天酷热如火伞。
海山凉:海山间的清凉。

翻译

也听说在小港口赞美公房,清晨扶着藜杖敲打上房门。
您和一位僧人游览了不同的山峰,我则绕着长廊走了百遍。
穿着风帽和雾鞋从云外而来,雪桧和霜松的香气充满衣袖。
正值炎热时节官员们撑开火伞,不应该贪图海山间的清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风景画面,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林子方直阁秘书将赴任地的祝福和不舍之情。

“亦闻小泊赞公房,清晓扶藜叩上方。”这两句通过“听闻”开篇,引出一处幽静的山庄,小泊旁有赞公的居所。早晨的微光中,诗人手扶藜草踏上山径,给人一种宁静致远之感。

“君与一僧游别嶂,我行百匝绕长廊。”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和朋友分别的情景。朋友与一位僧侣一起去探访另一座山峰,而诗人自己则在百转的长廊上徘徊,通过这种对比手法,增添了一份离别的惆怅。

“风巾雾屦来云外,雪桧霜松满袖香。”这两句描绘了一个冬日山中的景象。诗人感受着从云端飘来的微风,以及那如同细雨般落下的雪花和霜冻。在这样的环境中,连树木也被覆盖得晶莹剔透,带来了淡雅的香气。

“政是炎官张火伞,不应多取海山凉。”这两句则通过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即将前往闽部任职的祝愿。这里的“炎官”指的是南方炎热的地方,而“张火伞”则是用来驱寒的设施。诗人建议朋友在那边不要过分追求清凉,因为海山之地本就宜冷,自然会有凉意。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的祝愿,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远方朋友的不舍。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细腻观察,以及他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