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次韵文蔚约梅上人来访赏析

次韵文蔚约梅上人来访

宋末元初 · 方回
惭非好客郑当时,猥荷高人不见遗。
顿悟可能参佛理,淡交谁是喜僧诗。
过从未许泥行数,属和多因险韵迟。
彼此缄縢各收拾,他年开卷两相知。

拼音版原文

cánfēixiànzhèngdāngshíwěigāorénjiàn

dùnnéngcāndànjiāoshuíshìsēngshī

guòcóngwèixíngshùshǔduōyīnxiǎnyùnchí

jiānténgshōushíniánkāijuànliǎngxiāngzhī

注释

惭非:自愧不如。
好客:热情好客。
郑当时:汉代名臣郑庄,以好客著称。
猥荷:承蒙,受到。
顿悟:突然明白。
参佛理:领悟佛教道理。
淡交:清淡的交往。
喜僧诗:喜欢僧人的诗歌。
过从未许:从未有过过分的承诺。
泥行数:过分的行为或承诺。
属和:应和,回应。
险韵:艰深的韵律。
缄縢:封闭,隐藏。
收拾:保留。
他年:未来。
两相知:相互了解。

翻译

我自愧不如当年好客的郑当时,承蒙高人不弃,未曾忘记我。
突然领悟,这或许能参透佛理,与清淡交往的人,又有谁能欣赏僧人的诗篇。
我从未有过过分的承诺,回应他人时常常因为韵律艰深而迟疑。
我们各自封闭内心,保留着这些交流,期待未来重读时,依然能相互理解。

鉴赏

这首诗是方回在宋末元初时期所作,标题为《次韵文蔚约梅上人来访》。诗中表现了诗人对朋友郑当时的怀念之情,以及对佛理的顿悟和淡然处理世间交往的情感。

首句“惭非好客郑当时”,表达了诗人对于郑当时不再频繁来访的遗憾。这里的“惭”字,意味着内心的歉仄和自责,因为自己可能没有好好款待这位朋友。

接着,“猥荷高人不见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猥荷”指的是荷花出水而生,象征着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之情。诗人通过这个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郑当时的敬仰和向往。

第三句“顿悟可能参佛理”,则转入了一种对佛法的理解和体会。“顿悟”意味着突然之间有所领悟,而“参佛理”则是指深入研究佛教义理。这表明诗人在精神上寻求超脱,通过佛法来理解世间万象。

然而,在“淡交谁是喜僧诗”一句中,诗人的情感却转向了对世俗交往的淡然态度。“淡交”意味着不太重视或过分介入人际关系,而“喜僧诗”则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于佛教修行者的赞赏和喜爱。

下片开始,“过从未许泥行数”,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回顾以及对郑当时不再来访的无奈。“属和多因险韵迟”,则是说两人之间的交情因为种种原因而变得迟缓和困难。

最后两句“彼此缄縢各收拾,他年开卷两相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郑当时的期待。这里,“缄縢”指的是收藏心中,等待时机;“他年开卷”,则是指在未来的日子里,再次展开往昔的记忆和交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朋友郑当时的怀念,以及对佛理的探索和淡然处理世间交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对于未来重逢的期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