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云林上人
宋末元初 · 方凤
竹杖芒鞋去未能,鞅尘十丈苦相仍。
去来今了三生事,输尔寒岩宴坐僧。
去来今了三生事,输尔寒岩宴坐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竹杖:用竹子制作的手杖,象征简朴或坚韧。芒鞋:草鞋,简易的鞋子,常用于形容旅途艰辛。
去未能:前往但未能到达。
鞅尘:满身的风尘,形容旅途劳顿。
苦相仍:极度困扰,难以摆脱。
三生事: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生经历。
输尔:输给,此处可能表示敬佩或承认对方的坚韧。
寒岩:寒冷的岩石,形容环境艰苦。
宴坐僧:静坐修行的僧人,可能指隐居山中的高僧。
翻译
手持竹杖穿着草鞋,前行之路却未能抵达。满身风尘十丈厚,疲惫困顿难以摆脱。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对自然的向往和对某位高僧的思念。开篇“竹杖芒鞋去未能,鞅尘十丈苦相仍”写出了行者在山路上的艰难与泥泞,竹杖即竹制的手杖,是古人旅行时常用的辅助工具;芒鞋则是由草编织而成的简单鞋子,表明旅途中的简陋与不易。鞅尘指的是车轮在泥地上碾压出的深痕,十丈苦相仍则形容道路之长且艰辛,如同苦难般无尽头。
接着“去来今了三生事,输尔寒岩宴坐僧”展现了诗人对往事的回顾与对高僧的敬仰。三生事可能指的是过去、现在和未来,或者是指生、死、魂的轮回。输尔即送给你的意思,寒岩宴坐僧则是在严寒的岩洞中静坐禅修的僧人。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高僧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的赞美,以及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解脱与超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高僧生活状态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淡泊。诗中没有直接表露强烈的情感,却通过细腻的笔触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