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六)赏析

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六)

宋 · 苏轼
博大古真人,老聃、关尹喜。
独立万物表,长生乃馀事。
稚川差可近,倘有接物意。
我顷登罗浮,物色恐相值。
徘徊朱明洞,沙水自清驶。
满把菖蒲根,叹息复弃置。

注释

博大:形容学识广博,胸怀宽广。
古真人:古代修行高深的人。
老聃:即老子,道家创始人。
关尹喜:道家重要人物,曾向老子请教。
独立:超然独立。
万物表:万物之上的位置。
稚川:指葛洪,东晋道士。
接物意:与人交往的心愿。
罗浮:罗浮山,道教名山。
物色:寻找景色。
朱明洞:道教洞府名。
沙水:清澈的流水。
菖蒲根:一种草药,象征长寿。
叹息:表达无奈或感慨。
弃置:丢弃。

翻译

博学而古老的真人,像老子、关尹这样的圣贤。
他们超然于万物之上,追求长生只是小事一桩。
像葛洪那样接近自然,如果有与人交往的心意。
我曾登上罗浮山,恐怕会遇到心仪的景致。
在朱明洞中徘徊,清澈的沙水自在流淌。
手中握着菖蒲根,却只能叹息后放弃。

鉴赏

这段文字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的诗作《和陶杂诗十一首(其六)》。在这短小却富有深意的片段中,作者展现了自己超然物外、追求长生不老的哲学思想。

"博大古真人,老聃、关尹喜。独立万物表,长生乃馀事。" 这两句诗通过对道家古圣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于超脱世俗、追求长生不老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稚川差可近,倘有接物意。" 这里“稚川”可能指的是一处清幽的自然之地,诗人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与大自然亲近、沟通的渴望。

"我顷登罗浮,物色恐相值。" 罗浮山是道教名山,这里“登”表明诗人心向往之地,同时也暗示了一种精神层面的攀登和超越,表达了对纯净境界的追求。

"徘徊朱明洞,沙水自清驶。" 朱明洞可能是作者构想的一处仙境,诗人在此徘徊,表达了一种对于神秘世界的探索和向往,同时“沙水自清驶”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仙境中的自然景观。

"满把菖蒲根,叹息复弃置。" 这两句通过对菖蒲根的描述,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世间纷扰、物欲横流的超然态度,以及对某些追求最终放手的豁达。

总体而言,这段文字是苏轼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展现,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与生命本源的思考,也透露了其对于超脱尘世、寻找精神寄托的渴望。通过这些诗句,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从中获得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宁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