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范至能丐祠二首(其一)
宋 · 刘应时
自是清都紫府人,偶来应见宰官身。
诸公有类随阳雁,此老方为透网鳞。
环辙已偿行去脚,拥书更结未来因。
石湖虽有闲风月,谁许深偿寂寞滨。
诸公有类随阳雁,此老方为透网鳞。
环辙已偿行去脚,拥书更结未来因。
石湖虽有闲风月,谁许深偿寂寞滨。
注释
自是:本来是。清都:天宫。
紫府:神仙居住的地方。
偶来:偶然降临。
宰官身:官员的身份。
诸公:各位。
随阳雁:随季节迁徙的大雁。
透网鳞:逃脱罗网的鱼儿。
环辙:周游的足迹。
行去脚:行走的经历。
拥书:带着书籍。
未来因:未来的缘分。
石湖:石湖(地名,指苏州的太湖)。
闲风月:优美的风景和月色。
寂寞滨:寂静的湖滨。
翻译
我本是天上清都的仙人,偶然下凡似乎显出官员的身份。各位如同随季节迁移的大雁,而我正像刚刚逃脱罗网的鱼儿。
我已经偿还了周游四方的足迹,如今带着书籍期待新的缘分。
石湖虽然风光优美,但谁能允许我在寂静的湖滨深深沉醉呢?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与官场交往情景的诗句,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身心状态的向往。
"自是清都紫府人,偶来应见宰官身。" 这两句以平实的语气,揭示了诗人的身份与他在仕途中的经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偶尔、表面的交往感受。
"诸公有类随阳雁,此老方为透网鳞。" 诗人将同僚比作随风飞翔的野鸭,而自比为已从世俗羁绊中解脱出来的鱼,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于超然物外、保持个性独立性的追求。
"环辙已偿行去脚,拥书更结未来因。"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对过去束缚的彻底摆脱,以及他对知识和未来的执着追求。
最后,"石湖虽有闲风月,谁许深偿寂寞滨。" 通过提及“石湖”的自然美景,反衬出诗人的内心世界,即便是在安静的环境中,也难以得到真正的心灵慰藉。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精神自由与个性张扬的渴望,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反思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