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性
情伪相感,方心若何。
始诸意穴,盛彼胸阿。
穷年攻取,将以遗他。
未沃憎烬,转迷爱波。
我思造物,岁久亦颇。
赋今人性,不予天和。
无大无小,群趋利表。
何智何愚,一守钱奴。
无贵无贱,登垄必先。
何稚何老,死而捐宝。
既捐则那,泣乃罢歌。
龙犹战野,鼠自贪河。
我闻古人,贱贝犹戈。
诗书丘训,岂言世诃。
义命之门,今豪少过。
逝将去汝,于涧于薖。
不见可欲,尚寐无吪。
鉴赏
这首诗《今性》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追求利益、忽视道德与智慧的现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描绘了金木相摩、情伪相感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们在欲望驱使下的行为模式。
“金木相摩,生火实多”以金木相磨擦产生火焰为喻,象征着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碰撞能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接着,“情伪相感,方心若何”指出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真挚与虚伪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让人难以分辨内心的真实感受。
“始诸意穴,盛彼胸阿”描述了人们在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想法逐渐膨胀,直至占据整个心灵空间。“穷年攻取,将以遗他”则揭示了人们为了获取更多而不断努力,甚至不惜牺牲他人利益的行为。
“未沃憎烬,转迷爱波”表达了人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内心的真正需求,甚至在贪婪与爱恋之间迷失自我。“我思造物,岁久亦颇”表达了对自然法则的思考,暗示人类的行为最终会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赋今人性,不予天和”强调了现代人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批评了人们过度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整体平衡的现象。“无大无小,群趋利表”揭示了无论地位高低,人们都倾向于追逐表面的利益。
“何智何愚,一守钱奴”讽刺了人们在财富面前的盲目追求,不论聪明与否,都成了金钱的奴隶。“无贵无贱,登垄必先”指出在社会竞争中,不论身份如何,人们都急于抢占资源和地位。
“何稚何老,死而捐宝”描绘了从年轻到年老,人们在生命尽头仍不忘捐赠财物,体现了对物质的执着。“既捐则那,泣乃罢歌”表达了在捐赠后内心的平静与释然。
“龙犹战野,鼠自贪河”通过龙与鼠的比喻,展现了强者与弱者在生存斗争中的不同表现。“我闻古人,贱贝犹戈”引用古代智慧,提醒人们即使在物质匮乏的时代,也应珍惜道德与智慧的价值。
“诗书丘训,岂言世诃”强调了传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不应忽视经典书籍的教诲。“义命之门,今豪少过”表达了对现代社会中忽视道德与命运平衡现象的批判。
最后,“逝将去汝,于涧于薖”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这种人性的堕落,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和谐。“不见可欲,尚寐无吪”则是对摆脱欲望诱惑、保持内心宁静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比喻和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现代社会人性问题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回归道德与智慧价值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