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六)赏析

昌上人游京师欲言禅林弊事甫入国门若使之去者昌余里人幼岁留吴东郡遗老及颖秀自异者多处其地以予所识闻若承天了天平恩穹窿林开元茂皆可依止遂各一诗以问讯虎丘永从游尤久闻其谢世末为一章以悼六首(其六)

元 · 袁桷
山人归去意何如,八尺方床自卷舒。
侧岸采茶敲石火,隔峰剪竹溜清渠。
碧潭印月菱花镜,白雁横空贝叶书。
后日相寻定何处?不于吴下即康庐。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昌上人的僧侣,他离开山林,踏入繁华的京城,意图揭露禅林中的弊端。然而,当他刚踏入国门,便萌生了返回山林的念头,似乎对都市生活并不适应。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场景,如在岸边采摘茶叶时敲击石块生火,隔着山峰剪竹引水,以及月下碧潭映照菱花镜般的清澈,白雁横空如同翻阅贝叶经书般自由自在,展现了山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昌上人对于山林的眷恋之情溢于言表,他思考着未来是否会在吴下或康庐继续他的隐居生活。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都市生活的疏离感。袁桷通过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昌上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深深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