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皇帝挽歌词三首(其三)
唐 · 武元衡
尝闻阊阖前,星拱北辰箓。
今来大明祖,辇驾桥山曲。
松柏韵幽音,鱼龙焰寒烛。
岁岁秋风辞,兆人歌不足。
今来大明祖,辇驾桥山曲。
松柏韵幽音,鱼龙焰寒烛。
岁岁秋风辞,兆人歌不足。
注释
阊阖:古代宫殿的名称,象征天帝之门。北辰箓:指北斗七星,古人认为它们是天帝的象征。
大明祖:指开国或重要的祖先,如黄帝或始皇帝。
辇驾:皇帝的车驾,代指皇帝本人。
桥山:古代中国的陵寝之地,如黄帝陵。
松柏:常用于象征长寿和尊贵。
鱼龙:神话中的生物,此处可能指装饰或仪式上的形象。
兆人:众多的人,形容群众。
翻译
曾经听说在阊阖宫门前,星辰环绕着北斗星的光辉。如今来到大明祖先的圣地,皇帝的车驾行经桥山曲折的小路。
松柏发出深沉的乐音,鱼龙形状的火焰照亮寒冷的蜡烛。
每年的秋风季节,人们歌唱不尽,祈愿无尽。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深远意境和丰富想象的古诗。开篇“尝闻阊阖前,星拱北辰箓”两句,运用了神话典故中的仙界之门——阊阖与北极星的形象,创造出一幅超凡脱俗的画面,其中“尝闻”表明诗人对这些传说有所耳闻,“星拱北辰箓”则将自然景观与神秘力量相结合,彰显了诗人对于高远境界的向往。
接下来的“今来大明祖,辇驾桥山曲”两句,景象转换至现实世界,描述了一场盛大的仪式或旅行,其中“今来大明祖”可能指代某个重要人物的到来,“辇驾桥山曲”则描绘出一幅车队行进于崎岖山路之中的生动图景。
诗歌的中段“松柏韵幽音,鱼龙焰寒烛”四字,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坚韧的松柏与神秘的鱼龙,以及它们所象征的声音和光影,营造出一种超自然而又庄严肃穆的氛围。
最后,“岁岁秋风辞,兆人歌不足”两句,则转向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类渺小的感慨。“岁岁秋风”勾勒出了季节更迭与时光消逝的主题,而“兆人歌不足”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巨大力量,个人感情和表达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精心构筑的意境以及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对于宇宙、时间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