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氏园亭二首(其一)
过庭高幕暗,吹簟转雷惊。
翠袖擎诗罢,银壶得酒倾。
平生耽野趣,到此眼偏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窦氏园亭的自然美景与宁静氛围。首句“云树春秋色”以云雾缭绕的树木象征四季更迭的自然景观,展现出园亭四季变换的美丽景色。接着,“风泉日夜声”则通过日夜不息的风声和泉水声,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宁静的环境,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和谐。
“过庭高幕暗”一句,描绘了夜晚庭院中高悬的帷幕在月光下显得幽暗,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夜景。而“吹簟转雷惊”则通过比喻,将微风吹动竹席的声音比作远处雷声的轻微震动,进一步强调了夜晚的宁静与微妙的变化。
“翠袖擎诗罢,银壶得酒倾”两句,展现了主人或宾客在园亭中饮酒赋诗的情景,翠袖代表女性优雅的姿态,银壶则是古代饮酒器具,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文人雅士在自然美景中享受诗歌与美酒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高雅品味。
最后,“平生耽野趣,到此眼偏明”表达了诗人一生都沉迷于自然的乐趣,来到这里更是眼睛为之一亮,直接点明了园亭带给诗人的独特魅力和心灵的触动,强调了自然之美对于心灵的净化与提升作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窦氏园亭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人物活动的生动刻画,展现了金代文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佳作。
词语解释
春秋的意思:[释义](1) (名)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指人的年岁:春秋正富(年纪不大)(作主语) (2) (名)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相传鲁国编年史《春秋》包括这一段时间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称为春秋时代。春秋时代涌现出很多历史故事。(作定语) [构成]并列式:春+秋...
翠袖的意思:(1).青绿色衣袖。泛指女子的装束。 唐 杜甫 《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宋 苏轼 《王晋叔所藏画跋尾·芍药》诗:“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著薄罗裳。” 清 龚自珍 《菩萨鬘》词:“无言垂翠袖,粉蝶窥人瘦。”(2).指女子。 宋 辛弃疾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词:“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明 何景明 《明妃引》:“琵琶马上再三弹,翠袖朝啼关塞寒。”...
过庭的意思:(1).《论语·季氏》:“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后因以“过庭”指承受父训或径指父训。 唐 李商隐 《五言述德抒情诗献杜仆射相公》:“过庭多令子,乞墅有名甥。” 宋 沉作喆 《寓简》卷四:“ 白 ( 李白 )方幼穉,而其父首诲以靡丽放旷之词。然则 白 之狂逸不羈,盖亦过庭之所致也。” 清 钱谦益 《袁可立父淮先赠承德尚室...
平生的意思:[释义](1) (名)终身;一生。 (2) (副)从来。 [构成]偏正式:平(生 [例句]他把入党看做是平生的大事。(作定语)[同音]平声...
秋色的意思:◎ 秋色 qiūsè(1) [autumn]∶一种中常橄榄棕色,它比一般橄榄棕色稍暗,且稍稍绿些(2) [autumn scenery]∶秋天的景色秋色宜人...
日夜的意思:◎ 日夜 rìyè[day and night] 白天和黑夜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日夜望将军至。——《史记·项羽本纪》...
野趣的意思:山野的情趣。 南朝 宋 谢惠连 《泛南湖至石帆》诗:“萧疎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吴兴园圃》:“ 倪文节 别墅,在 峴山 之傍,取 浮玉山 、 碧浪湖 合而为名。中有藏书楼,极有野趣。” 冰心 《关于女人·我的学生》:“‘公使馆’的物质方面,都已降低,而‘公使馆’的整洁美观的精神,尽还存在,还添上一些野趣。”...
云树的意思:(1).云和树。 南朝 梁 刘孝威 《和皇太子春林晚雨》:“云树交为密,雨日共成虹。” 唐 王维 《送崔兴宗》诗:“塞迥山河浄,天长云树微。” 明 刘基 《梅花引》词:“晚云凝,晚烟横,烟草茫茫云树平。”(2).高耸入云的树木。 唐 崔橹 《华清宫》诗之一:“草遮回磴絶鸣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 文徵明 《金山寺待月》诗:“鱼龙深夜浮光怪,云树遥空带渺茫。” 戴望舒 《夜蛾》诗:“飞越关山,飞越云树。”(3).比喻朋友阔别远隔。 唐 白居易 《早春西湖闲游怅然兴怀寄微之》诗:“云树分三驛,...
转雷的意思:连续不断的雷鸣。《文选·张衡<东京赋>》:“撞洪钟,伐灵鼓……若疾霆转雷而激迅风也。” 薛综 注:“言钟鼓之声,又若雷霆之相转,亦如急风之迅疾也。” 宋 苏轼 《酒子赋》:“遂讽诵以忘食兮,殷空肠之转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