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秋日众哲馆对竹赏析

秋日众哲馆对竹

唐 · 许浑
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
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
捲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
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

拼音版原文

xiāoxiāolíngxuěshuāngnóngcuìsānxiāng
shūyǐngyuèhánshēngfēngmǎntáng

注释

萧萧:形容声音凄清。
凌:覆盖。
异:与众不同,特别。
三湘:泛指湖南地区。
疏影:稀疏的竹影。
月移壁:月光移动到墙壁上。
寒声:寒冷的声音,可能指风声。
秋更早:秋天的感觉提前来临。
高枕:枕头高高放置。
偏长:显得特别长。
秦溪路:某个地方的道路,可能有竹林。
万竿:成千上万的竹子。
正凉:正适宜的清凉。

翻译

冷风吹过积雪的地面,翠色比三湘还要浓重。
稀疏的竹影随着月光移动,寒意透过风声充满整个厅堂。
拉起窗帘,秋天似乎来得更早,夜晚高枕而眠,显得格外漫长。
忽然想起秦溪的小路,万竿竹子此刻应正沉浸在清凉之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哀愁和怀旧之情。首句“萧萧凌雪霜,浓翠异三湘”用来形容深秋时节,树木覆盖着薄霜,呈现出与平常不同的浓绿色彩,这里的“三湘”通常指代长江中游的湖南一带,暗示诗人可能身处或心系于此地。接下来的“疏影月移壁,寒声风满堂”则描绘了夜晚室内的景象,月光透过窗棂投射在墙上,而室外的秋风发出凛冽的声音,充塞屋内。

中间两句“捲帘秋更早,高枕夜偏长”,诗人提到秋天日短夜长,人们自然而然地早早卷起窗帘休息,而夜晚则睡得更加安逸。这些描写都是在营造一种宁静、孤寂的氛围。

最后两句“忽忆秦溪路,万竿今正凉”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突然记起。在这裡,“秦溪路”可能是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许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万竿今正凉"则形容当下的景象,万竿之竹在秋风中摇曳,显得格外清凉。这不仅描绘了眼前的画面,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日美好的追忆。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深秋景色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夜晚静谧氛围的捕捉,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郁情绪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