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塞上秋热用王荆公韵(其二)赏析

塞上秋热用王荆公韵(其二)

清 · 张佩纶
客心豫为秋风摧,与狐谋裘苏病骸。
独贪避暑胜河朔,入握阴泉珠一枚。
炎官恐我不耐冷,余威直到单于台。
边人嘲是带来热,吾养其内心死灰,素琴自理那成操,谁和万壑松风哀。
清宵独立感皓月,虚鉴偶著埃雾埋。
大寒盛景谅难久,清商劲气将邅回。
阙地置冰亦何取,方床八尺琉璃开。
跫然无音绝褦襶,笑问蝇蚋从何来。

鉴赏

这首清代张佩纶的《塞上秋热用王荆公韵(其二)》以秋风、狐狸、避暑、阴泉等意象,描绘了边塞秋季的炎热景象。诗人以"客心"起笔,表达了自己对秋风的敏感和身体的不适,与狐狸商量取暖,暗示环境之寒。他独自享受着比河朔更凉爽的避暑之地,手中握有一枚阴泉珠,仿佛能带来一丝清凉。

炎炎夏日的余威并未消退,甚至影响到了远方的单于台,边疆之人嘲笑这带来的不是凉爽而是热浪。诗人内心如死灰般平静,尽管身处困境,仍以素琴自娱,无人能共鸣其哀伤。夜晚,他在皎洁月光下独立,清冷的月光被尘埃遮掩,预示着盛夏将逝,冬季将至。

诗人认为即使在寒冷季节,放置大量冰块也无济于事,他更欣赏方床之上那八尺琉璃的清凉。深夜里,四周寂寥无声,连苍蝇蚊蚋都似乎消失,诗人以幽默的口吻询问它们来自何处,流露出对孤独的自嘲。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沉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秋热的独特感受,以及在逆境中保持自我心境的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