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员外赴阙后重到三衢
唐 · 罗隐
远山高树思悠哉,重倚危楼尽一杯。
谢守已随徵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
地寒谩忆移暄手,时急方须济世才。
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望未然灰。
谢守已随徵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
地寒谩忆移暄手,时急方须济世才。
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望未然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远山:远处的山峦。高树:高大的树木。
悠哉:思绪飘忽不定。
重倚:再次倚靠。
危楼:高楼。
尽一杯:喝完一杯。
谢守:地方官员的名字。
徵诏:朝廷的征召。
鲁儒:鲁地的儒生。
断蓬:断了根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人。
地寒:天气寒冷。
移暄手:带来温暖的手,比喻有能力改变困境的人。
济世才:救世的才能。
宣室: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朝廷。
夜阑:深夜。
如:如果。
全望:完全的期望。
未然灰:未被磨灭的初心。
翻译
远山和高树让我思绪飘渺,再次倚靠高楼,我举杯畅饮。谢守已经随着朝廷的命令离去,鲁地的儒生仍然像断了根的蓬草般漂泊而来。
寒冷的土地让人徒然想起温暖的手,时局紧迫更需具备救世的才能。
如果宣室深夜有人询问,我是否还能保持初心,不被世俗磨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远离山高树茂之地,独自倚靠危楼,举杯独饮的孤寂情景。诗中的“思悠哉”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远方事物的深长思念。而“谢守已随徵诏入,鲁儒犹逐断蓬来”则是说一些人如谢灵运因才华被征召入朝,而像孔子的后学者们依然在追寻着古人的足迹,表达了对知识和文化的尊崇以及时代变迁中人们不同选择的态度。
“地寒谩忆移暄手”则是说冬日里回忆过去温暖时光的手,通过这种触感上的对比来强调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替。“时急方须济世才”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社会问题急需解决,以及期待有才能之人能为世间带来改变的迫切心情。
最后,“宣室夜阑如有问,可能全望未然灰”则是在夜深人静中,似乎有人向诗人提出疑问,而诗人却只能全神贯注地凝视着未来的迷雾,希望能够洞见未来,但又感到前途渺茫,无从回答。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时世变迁、人才济世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