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和王以明山居韵(其四)赏析

和王以明山居韵(其四)

明 · 袁宏道
饱食长腰米,高撑过顶枝。
閒寻施药地,细剖讼花辞。
雾眼添灯晕,云瓢挂瘿师。
山斋通夜雨,肠断子瞻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山中居所的生活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饱食长腰米”展现了一种自给自足、与自然亲近的生活状态,长腰米可能指的是当地的一种优质稻米,饱食则体现了生活的富足与满足。

“高撑过顶枝”一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山居环境的高远与开阔,枝条仿佛触碰到头顶,暗示了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之高峻。

“闲寻施药地,细剖讼花辞”,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隐士的生活情趣与社会责任感。他不仅享受着自然的馈赠,还关注着周围的人们,通过施药帮助有需要的人,同时也细心处理诉讼案件中的纠纷,体现了其仁爱之心和对社会事务的关注。

“雾眼添灯晕,云瓢挂瘿师”,这两句则描绘了夜晚山居的情景。雾气弥漫,灯光在雾中显得更加柔和,仿佛增添了一层温暖的晕光。云瓢,可能是指一种用来盛水或食物的器具,在这里被赋予了云的意象,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和想象力。瘿师,可能是指一种特殊的植物或器物,这里用来形容云瓢的形状独特,富有艺术感。

最后,“山斋通夜雨,肠断子瞻诗”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界的风雨时的感慨,以及对古代文人苏轼(字子瞻)作品的深深怀念。山斋中的夜雨,既是自然界的现象,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引发了他的思绪万千。而对子瞻诗的怀念,则体现了他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敬仰,以及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诗人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的深刻感悟,是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