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冬至唐村坟山扫松
谷鸟正嚘嘤,芬芳尤妩媚。
青青交道杉,森郁互参倚。
谁乎一叱咤,斩艾如草薙。
遂令墟墓间,常抱斧斤耻。
仅存盘涧松,绰有虬龙势。
矫矫千岁姿,昂霄犹舞翠。
我来省松槚,适当谷之昧。
石齿咽残流,鸣族息群喙。
木石缩羽鳞,风霜剪菑翳。
豁然眼界清,如至人境外。
意行步崎岖,白云生屐履。
林光渍欲流,冉冉湿衣袂。
僧来入画图,人行绝毡毳。
风尘不可到,心迹两无秽。
追寻得良俦,清吟可相配。
不效互唱酬,日与青山对。
兹游拟畅情,俄值风雨晦。
渐喜迫新阳,天地宁久闭。
屋角数点明,冰花送春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首夏:初夏。嚘嘤:鸟鸣声。
芬芳:香气。
青青:青翠。
森郁:茂密幽深。
叱咤:大声呵斥。
墟墓:荒坟。
盘涧:环绕山涧。
矫矫:挺拔的样子。
清吟:清雅的吟诵。
风雨晦:风雨交加,天色昏暗。
冰花:冰晶形成的花纹。
翻译
回忆往昔初次踏入这座山,初夏时节连接着春天的气息。山谷中的鸟儿正欢快地鸣叫,芬芳的气息更显娇媚。
青翠的交道杉林,密集繁茂,彼此交错依靠。
是谁一声呼喝,如同挥动镰刀,砍伐杂草般清理出道路。
这使得荒坟之间的人们,都感到羞愧,不再使用斧头砍伐。
只有涧边的老松依然挺立,仿佛盘绕着龙的姿态。
它千年不老的身姿,高耸入云,仿佛在翠绿中舞蹈。
我来探望松槚,恰逢山谷幽深的时候。
溪石间水流潺潺,鸟鸣声断断续续。
树木和石头仿佛收敛了生机,风霜剥蚀着一切。
视野忽然开阔,仿佛到了超凡脱俗的世界。
我在崎岖的小路上漫步,白云似乎附着在我的鞋履上。
林间的光芒浸润着我,衣襟都被湿润。
僧侣如画中人物,行人踪迹全无。
这里远离尘世喧嚣,心灵与环境都洁净无暇。
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清雅的吟诵相得益彰。
我们不再互相酬唱,每日只是对着青山对视。
这次游览本想尽情享受,却突然遇到风雨阴霾。
渐渐地,我欣喜于接近新的阳光,天地不会永远封闭。
屋檐下几点灯火明亮,冰花带来春天的信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回忆初夏时节进入这片山林的情景,那时谷中的鸟儿正唱着悦耳的歌,花香扑鼻,周围环境青翠欲滴,杉树和松柏交错生长,树木间参差错落,营造出一种幽深茂密的氛围。诗人提及有人叱咤之间便开始砍伐杂草,这样的行为影响了山林中的风光,使得一些墟墓间的景致变得常被忽视。
接着,诗人描写了盘涧松树依旧挺立,其姿态如同千年古木般矗立,仍有着虬龙般的气势,这些景象似乎都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和自然界的顽强。诗人此行来到这里,是为了探寻那棵松树,恰逢谷中昏暗之时,石缝间流水声响起,小鸟们也停止了鸣叫,仿佛木石都缩回羽翼和鳞片,风霜剪切着草木的嫩芽。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的心境却变得豁然开朗,如同超脱世俗,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清净无为。
随后,诗人提到自己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上行走,白云在脚下如履而行。林间光线似乎想要流淌而出,但又被湿润的衣袂所阻挡。一位僧侣来访,进入了这幅自然界的画图,而人迹则完全消失在了茫茫尘世之外。风尘不能到达这里,心中的轨迹也变得无污无秽。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才寻找到了一种美好的境界,可以清吟而歌。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历史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它不仅仅是对外在风光的描述,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是诗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