雎阳赠李司仓
唐 · 刘长卿
白露变时候,蛬声暮啾啾。
飘飘洛阳客,惆怅梁园秋。
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
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
且喜接馀论,足堪资小留。
寒城落日后,砧杵令人愁。
归路岁时尽,长河朝夕流。
非君深意愿,谁复能相忧。
飘飘洛阳客,惆怅梁园秋。
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
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
且喜接馀论,足堪资小留。
寒城落日后,砧杵令人愁。
归路岁时尽,长河朝夕流。
非君深意愿,谁复能相忧。
翻译
白露已转换季节,晚蝉鸣叫声断续。飘零的洛阳旅人,梁园秋色令我惆怅。
只因生活艰难,自此踏上遥远的旅程。
孤身在外谋生,万事皆需他人帮助。
欣慰能聆听你的高论,足以让我稍作停留。
寒冷的城市夕阳后,捣衣声引发思乡愁。
归乡之路漫长,岁月流逝,日夜河水东流。
若非你深藏的关怀,又有谁会为我分担忧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萧瑟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孤寂感受。"白露变时候,蛬声暮啾啾"两句生动地捕捉到了自然界秋季的特征:白色的露水在时间流转中凝结,蛩虫的叫声在傍晚时分显得特别突出,营造了一种凄凉之感。
诗人自称"飘飘洛阳客",表明自己是一个游离异乡的旅人,而"惆怅梁园秋"则透露出诗人对美好而又难以触及的事物所产生的情感复杂性。这里的"梁园"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著名花园,或许象征着一段遥远的往事和不易忘怀的情愫。
"只为乏生计,尔来成远游"表明诗人出于生计考虑而踏上旅途,但这却让他变得更加孤独和远离家乡。"一身不家食,万事从人求"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漂泊无定和对外界的依赖感。
接下来的"且喜接馀论,足堪资小留"显示出诗人在异地得到了同僚或朋友的帮助和支持,这让他感到欣慰,并能够暂时安顿下来。然而,"寒城落日后,砧杵令人愁"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夜晚和生活琐事所带来的忧虑。
最后两句"归路岁时尽,长河朝夕流"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之路的渴望,以及时间在不断流逝这一事实。"非君深意愿,谁复能相忧"则是对那个能够真正理解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人的怀念和渴求。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的孤独感受,以及对于归宿和知音的深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