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
唐 · 许浑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
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蜀道:四川一带的道路,这里代指蜀地。湘渚:湘江的水边,‘渚’指水中小块陆地。
客帆:行旅之人的帆船。
江分三峡:长江流经的三峡地区,水流湍急,风景壮丽。
九华:九华山,位于安徽省,这里形容山势高峻。
秋泊:秋季停泊。
雁初宿:大雁开始过夜停留,暗示季节变换。
夜吟:夜晚吟诗。
猿乍啼:猿猴突然啼叫,增添夜晚的幽静感。
翻译
从蜀地顺着湘江而下,行船的客人应该不会迷失方向。江水在三峡间奔流发出回响,山峰与九华山并肩齐高。
秋天停泊时大雁刚开始栖息,夜晚吟诗时猿猴刚刚啼叫。
回家时小心收拾行李,不要走到石城的西边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从蜀地(今四川一带)沿着湘江南下至长江的行程。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与作者的深情。
"蜀道下湘渚,客帆应不迷。" 这两句点出了旅人所走之路,即由蜀地沿着湘江一路南下至长江,船帆在水天相接处自然不会迷失方向。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于自己行程安排的自信。
"江分三峡响,山并九华齐。" 这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自然之美。三峡即指长江上游的瞿塘、巫峡和西陵峡,这里强调的是水流激荡的声音与高耸入云的九华山脉在视觉上的对比,显示出壮观的景象。
"秋泊雁初宿,夜吟猿乍啼。" 这两句则转向了时间和声响的描写。旅人在秋天的傍晚停泊于某处,听到远处传来的野鸭(或称雁)的鸣叫,而夜深时分,又听到了山谷间猿猴的啼叫,这些声音让静谧的夜晚更加生动。
"归时慎行李,莫到石城西。" 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行动的一种提醒或告诫,可能是作者自己的一番叮咛,也有可能是对读者的建议。在返回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地处理行囊,不要误入石城之西,这里的“石城”具体指代不明,但在诗意中显得是一个需要特别留意的地方。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动静结合、声色并茂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与对旅途中的细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