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禽饥啄木,谁误拨琵琶
出处:《十五日雪三首 其一》
宋 · 梅尧臣
寒令夺春令,六花侵百花。
塘冰胶燕觜,野水涩芹牙。
拥柱轻于絮,吹墀净若沙。
乳禽饥啄木,谁误拨琵琶。
塘冰胶燕觜,野水涩芹牙。
拥柱轻于絮,吹墀净若沙。
乳禽饥啄木,谁误拨琵琶。
注释
寒令:严冬。夺:取代。
春令:春天的命令(指温暖的气候)。
六花:雪花。
百花:各种花朵。
塘冰:池塘的冰。
胶:粘住。
燕觜:燕子的嘴。
野水:野外的水。
涩:艰难。
芹牙:芹菜的茎叶。
拥柱:积雪压在柱子上。
轻于絮:比棉絮还轻。
吹墀:风吹过台阶。
净若沙:像沙粒一样干净。
乳禽:小鸟。
啄木:啄食树木。
谁:疑问词,指代不明。
误拨:错误地拨弄。
琵琶:古代弦乐器。
翻译
严冬取代了春天的命令,雪花侵袭了所有花朵。池塘冰层厚实,连燕子的嘴也无法穿透,野外的水流缓慢,芹菜的茎叶难以咀嚼。
积雪压在柱子上比棉絮还轻,风吹过台阶,像沙粒般洁净。
饥饿的小鸟啄食树木寻找食物,是谁错把琵琶声当作觅食信号?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十五日雪三首》中的第一首,描绘了冬季严寒对春天景象的侵袭。诗中通过"寒令夺春令,六花侵百花",形象地写出冬雪早至,覆盖了本应绽放的花朵,"六花"指雪花,"百花"则象征着春天的生机。接下来的"塘冰胶燕觜,野水涩芹牙",描述了塘面结冰,连燕子的嘴也被冻住,田野中的芹菜也因水质变涩而难以咀嚼,展现了冬季的严酷。
"拥柱轻于絮,吹墀净若沙",进一步描绘雪的厚重和清洁,积雪如同棉絮般轻盈,覆盖在屋柱上,地面的雪层洁白如沙。最后两句"乳禽饥啄木,谁误拨琵琶"以生动的场景收尾,幼鸟因为饥饿而在寻找食物,而风声仿佛误以为是琵琶声,增添了寂寥的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冬季严寒对自然景象的影响,以及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