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皇躬独断,此理深照烛
出处:《读高帝纪》
宋 · 周紫芝
始皇坑儒生,秦室遂颠覆。
取冠溺其中,何乃踵前躅。
亭长初秦民,秦事鉴已熟。
事有异取舍,安用自窘束。
方从丰沛豪,起逐中原鹿。
君王自神武,将士岂局促。
当时分汉茅,素行甚污辱。
屠沽与刀笔,杂然非一族。
叔孙晚见推,韩彭旋烹戮。
一弛复一张,往往如转轴。
高皇躬独断,此理深照烛。
英风渺何之,遗事空简牍。
取冠溺其中,何乃踵前躅。
亭长初秦民,秦事鉴已熟。
事有异取舍,安用自窘束。
方从丰沛豪,起逐中原鹿。
君王自神武,将士岂局促。
当时分汉茅,素行甚污辱。
屠沽与刀笔,杂然非一族。
叔孙晚见推,韩彭旋烹戮。
一弛复一张,往往如转轴。
高皇躬独断,此理深照烛。
英风渺何之,遗事空简牍。
鉴赏
这首诗《读高帝纪》由宋代诗人周紫芝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对历史的独到见解。
诗中首先提到的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暗示了权力的滥用和思想的压制可能导致国家的衰败。接着,诗人以亭长初为秦民,秦事已熟,引出一个观点:行事应有变通,不应固步自封。随后,诗人通过刘邦从丰沛起兵,逐鹿中原,以及其神武的君王形象,与之前的秦朝形成对比,强调了领导者的决断力和战略眼光的重要性。
诗中还提到了汉初的一些重要人物,如叔孙、韩信、彭越等,他们虽有功于汉室,但最终也未能逃脱被杀的命运,这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复杂性。诗人通过“一弛复一张,往往如转轴”这一比喻,描绘了权力更迭的循环往复,充满了变数。
最后,诗人提到高帝刘邦亲自做出决策,这种深思熟虑的领导方式是历史的明灯。同时,诗人感叹英风已逝,历史的痕迹仅存于简牍之中,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追忆与感慨。
整首诗在历史的回顾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探讨了权力、决策、人性与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