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实离离色殷殷,一夜天晴香满山
真子无私自不栽,感得一株阶下出。
细叶繁枝委露新,四时常绿不关春。
若言此物无道性,何意孤生来就人。
二月三月山初暖,最爱低檐数枝短。
白花不用乌衔来,自有风吹手中满,九月十月争破颜。
金实离离色殷殷,一夜天晴香满山。
天生珍木异于俗,俗士来逢不敢触。
清阴独步禅起时,徙倚前看看不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洞庭:中国的一个著名淡水湖,此处代指仙境般的美景。仙山:指超脱尘世、具有神秘色彩的山脉。
凡木:普通的树木。
真子:纯洁无瑕的仙人。
自不栽:不需要自己去种植。
感得:感应而得到,这里指橘树自然生长出来。
细叶:橘树的叶子细长。
委露新:被露水滋润后显得清新。
四时:四季。
不关春:不受季节限制,特别是春天的影响,四季都保持绿色。
道性:修行者或有灵性的特质。
孤生来就人:独自生长并亲近人类,比喻橘树有灵性。
二月三月:春季的头几个月。
山初暖:山中开始变暖和。
低檐:低矮的屋檐。
数枝短:几枝短小的树枝。
白花:橘树开的花。
乌衔来:被乌鸦叼来,比喻非自然的方式。
九月十月:秋季的月份。
争破颜:竞相开放,面带欢颜,形容果实成熟的样子。
金实:成熟的金色果实。
离离:果实累累的样子。
色殷殷:颜色深红。
珍木异于俗:珍贵的树木与普通树木不同。
俗士:普通人,世俗之人。
不敢触:不敢随意触碰,表示敬畏。
清阴:清凉的树荫。
独步禅起时:独自在树荫下散步时心中升起禅意。
徙倚:徘徊,来回走动。
看不足:怎么看也看不够,表示非常喜欢。
翻译
在洞庭的仙境之山仅生长着橘树,不长普通的树木或梨栗。纯真的仙子无私自然不亲手栽种,却感动得一株橘树在阶前长出。
细叶繁枝挂着露珠焕然一新,四季常青并不依赖春天的恩赐。
如果说这橘树没有修行的品性,为何它独自生长来亲近人类。
二月三月山间刚开始转暖,最喜那低垂屋檐下的几枝短小橘枝。
洁白的花朵无需乌鸦叼来,自然有风将它们吹满手掌。
到了九月十月争相绽放笑颜,金色的果实累累,颜色深红,一夜晴朗香气弥漫整座山。
这天生的珍贵树木与众不同,世俗之人遇见也不敢轻易触碰。
在清幽的树荫下独自漫步禅定时,徘徊前后怎么看也看不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独特的自然景象,诗中的洞庭仙山,只生长着橘树,而不见凡木与梨栗。这表明了作者对高洁和卓尔不群的审美情趣。诗中提到的“真子无私自不栽”,意味着橘树的生长是自然而然,不受人为干预,这种纯粹性与独特性吸引了诗人的喜爱。
接着,诗人描写了一株在阶下自发地长出的橘树,其细叶繁枝在露水中显得格外新鲜。橘树四季常绿,与春天的生机无关,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强与永恒的一种赞美。
诗人质疑了这种观点,认为橘树如果没有道德性,那么它为何会独自来到人间?这实际上是在探讨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橥树生长环境选择的好奇和欣赏。
二月三月,山中气候初显温暖,诗人最喜欢那低矮的檐下几株短小的橘树。白花不需要借助乌鸦的传说(指古代传说中的乌衔花),因为自然风吹就能使其香满手,而到了九月十月,橘子争相破裂颜色更加鲜明。
金黄色的果实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一夜之间天气晴朗,整个山头都弥漫着橘子的清香。这番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中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欣赏。
最后,诗人提到“天生珍木异于俗”,指出这些橘树与众不同,是上天赋予的珍奇之物。因此,即使是平凡的俗士,在遇见这样不寻常的美景时,也不敢轻易触碰。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洁事物保持敬畏之心的态度。
在清凉的阴影中,独自漫步至禅房起身的时候,诗人会徘徊观赏,感受自然界给予的心灵滋润。然而即便如此,也总觉得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喜悦和向往。这反映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永无厌倦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无法穷尽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