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入浮云今几见,百王争似素王陵
出处:《谒孔子墓》
明 · 林光
晨烟初散百花明,端木墙边感慨生。
山拥翠屏俱有意,云蟠封树不知名。
乾坤更拜何人墓,翁仲真含万古情。
势入浮云今几见,百王争似素王陵。
山拥翠屏俱有意,云蟠封树不知名。
乾坤更拜何人墓,翁仲真含万古情。
势入浮云今几见,百王争似素王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孔子墓地清晨的宁静与庄严氛围。诗人通过“晨烟初散百花明”,生动展现了清晨阳光初照,万物复苏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肃穆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接着,“端木墙边感慨生”一句,点明了地点——孔子墓旁,引发了诗人的深思与感慨。
“山拥翠屏俱有意,云蟠封树不知名”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峦和云彩赋予情感,山峦仿佛守护着孔子墓,而云彩围绕着墓树,虽未言明其名,却暗示了孔子及其思想的深远影响。这种自然界的景物与人文精神的交融,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
“乾坤更拜何人墓,翁仲真含万古情”则表达了对孔子墓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孔子思想永恒价值的深刻认识。诗人在这里提出的问题,既是对孔子墓的尊敬,也是对孔子思想跨越时空影响力的赞叹。
最后,“势入浮云今几见,百王争似素王陵”以孔子墓与帝王陵墓进行对比,强调了孔子作为“素王”的独特地位。这里的“素王”指的是孔子被尊为王者,但其治国理念并非依靠武力,而是以道德教化为主导,体现了孔子思想的高远与深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孔子墓地清晨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孔子思想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儒家文化的深厚情感和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