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言均此施,利泽侔造化
宋 · 郑清之
四明瀛海壖,大田沃多稼。
三江纳行潦,九谷偏畏夏。
治水宜讲行,时哉及閒暇。
方当暑如惔,孰谓晴可乍。
十雨非所忧,一暴良已怕。
东有钱湖浸,寒玉渺无价。
西有它山源,盈科通昼夜。
维此两支邑,厥田俱下下。
问之何因尔,水道无所舍。
河伯空望洋,旱魃巧乘罅。
缅思井田规,畎浍分溆汊。
培浚傥高深,怒潮敢雄跨。
官但督赋舆,谁肯趋田驾。
六辅能即功,百泉岂难坝。
愿言均此施,利泽侔造化。
尽复淮南陂,端可侪杜亚。
三江纳行潦,九谷偏畏夏。
治水宜讲行,时哉及閒暇。
方当暑如惔,孰谓晴可乍。
十雨非所忧,一暴良已怕。
东有钱湖浸,寒玉渺无价。
西有它山源,盈科通昼夜。
维此两支邑,厥田俱下下。
问之何因尔,水道无所舍。
河伯空望洋,旱魃巧乘罅。
缅思井田规,畎浍分溆汊。
培浚傥高深,怒潮敢雄跨。
官但督赋舆,谁肯趋田驾。
六辅能即功,百泉岂难坝。
愿言均此施,利泽侔造化。
尽复淮南陂,端可侪杜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郑清之所作,题为《可斋陈大卿政成之暇讨河渠为乡国长久虑开万世利非君侯其谁属因效一得以广盛心焉》。诗中,诗人赞扬了陈大卿在政事之余,关注水利建设,以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的洪水与干旱问题。他提到四明地区地势低洼,农田易受水患影响,而大卿深思熟虑,计划整治河流,挖掘灌溉渠道,以确保水源充足且稳定。诗人感叹,这样的工程需要有远见和实际行动,而陈大卿正符合这种特质。
诗中还提及了钱湖和它山的水源,以及古代井田制的排水系统,暗示了对传统农业智慧的借鉴。诗人批评了官员们只关注税收而不关心农田的实际需求,呼吁他们积极参与水利建设,造福百姓。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陈大卿开凿河渠工程的赞赏,认为这将带来长久的利益,甚至可以媲美古代名臣杜亚的功绩。
整首诗通过描绘现实问题和理想解决方案,展现了对地方治理者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对合理水利设施对于社会繁荣和人民福祉的重要性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