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须言语断,方不堕凡夫
出处:《赠轮上座》
宋 · 王炎
念旧今归楚,寻师久入吴。
有缘依梵释,何事走江湖。
休问传心印,当先觅髻珠。
直须言语断,方不堕凡夫。
有缘依梵释,何事走江湖。
休问传心印,当先觅髻珠。
直须言语断,方不堕凡夫。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念旧:怀念过去。归楚:回到楚地。
寻师:寻找老师。
久入吴:长时间在吴地。
有缘:有缘分。
梵释:佛教和印度教。
走江湖:在世间漂泊。
休问:不必问。
传心印:心法传承。
髻珠:智慧之珠。
言语断:彻底断绝言辞。
堕凡夫:落入凡俗。
翻译
如今怀念旧地回归楚地,长久以来寻找师长进入吴地。如果有缘追随佛教和印度教,为何还要在世间漂泊流浪。
不必再询问心法传承,首要之事应寻找智慧之珠。
必须彻底断绝言辞交流,才能避免落入凡俗之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名为《赠轮上座》。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佛学思想和修行态度的诗。开篇“念旧今归楚,寻师久入吴”两句,表明诗人回忆过去,现在回到楚地(指古代的楚国地域,即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并且长时间地在吴地(即现在的江苏一带)寻找自己的老师或是精神上的导师。这里的“归”和“入”字眼,显示出诗人对于故土和知识探求的向往。
接下来的“有缘依梵释,何事走江湖”两句,则透露了诗人的佛学修为。他提到因缘际会而依附于佛法(梵释,即印度语中的“婆罗门”,在这里代指佛教),同时质疑自己为何还要漂泊在世俗的江湖之中。这不仅是对自身修行状态的反思,也是对世间纷扰与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比较。
最后四句,“休问传心印,当先觅髻珠。直须言语断,方不堕凡夫”则深入探讨了禅宗中“传心印”的概念。这是一种直接的心灵沟通,不依赖于语言文字的交流方式。而“当先觅髻珠”中的“髻珠”,在佛教中象征着智慧和解脱,诗人提倡首先应当追寻这样的精神财富。最后两句则强调了言语的断绝对于超越世俗束缚的重要性,只有当语言不再成为交流的手段时,人才不会堕入凡夫之境。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修行历程和佛学思想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超脱,以及对于精神解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