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须修到无修处,闻尽声闻始不闻
出处:《酬知退》
唐 · 元稹
终须修到无修处,闻尽声闻始不闻。
莫著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莫著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终须:最终必须。修到:修行到达。
无修处:无需再修行的境界。
闻尽:听遍所有。
声闻:声响,这里指外界的一切感知。
莫著:不要执着。
妄心:虚妄不实的心念。
销彼我:消除自己与他人的分别。
我心:内心。
无我:没有自我的概念。
亦无君:也没有他人的概念,君泛指他人。
翻译
最终需修行到达无需再修的境地,听遍一切声响后方能超越听见的界限。切莫执着虚妄之心消除自我与他人的界限,当心灵中无我亦无他人时,方为真悟。
鉴赏
这首诗是元稹在唐朝时期所作,名为《酬知退》。从这几行诗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修行与悟道的深刻理解。
“终须修到无修处,闻尽声闻始不闻。” 这两句表达了一个高层次的修炼境界,即通过不断地修行,最终达到一种超越形式和外在行为的纯粹状态。在这个阶段,所有的声音、感知都被超越,仿佛回到了未有所闻的初始状态。
“莫著妄心销彼我,我心无我亦无君。” 这两句则进一步阐述了心灵解脱的境界。诗人告诫自己不要再执着于虚幻不实的心态,要消除对自我的固有观念。当心中没有了自我与他人的区分,也就没有了主奴的关系。这是一种超越世间纷争,达到了内在自由和平等的境界。
整首诗体现了一种禅宗思想,强调通过修行达到心灵的解脱,去除世间的迷障与束缚,最终达到一种清净无为的状态。这也反映了唐代文学中深厚的佛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