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生蘋末,素练吹不起
出处:《方池诗为马公振赋》
元末明初 · 谢应芳
携我方竹杖,看君方池水。
宛然俯中庭,照影月明里。
清风生蘋末,素练吹不起。
鱼乐鱼自知,主人亦应尔。
宛然俯中庭,照影月明里。
清风生蘋末,素练吹不起。
鱼乐鱼自知,主人亦应尔。
鉴赏
此诗《方池诗为马公振赋》由元末明初诗人谢应芳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一同漫步于方竹杖旁,观赏方池之景的情境。诗人的笔触细腻,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
首句“携我方竹杖”,开篇即以“方竹杖”这一细节,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喜爱。接着,“看君方池水”一句,将视线转向池水,预示着接下来将展开对池水美景的描绘。
“宛然俯中庭,照影月明里。”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池水倒映在庭院中的景象,仿佛整个庭院都被月光和池水的倒影所笼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诗人通过“宛然”一词,强调了这种景象的自然和谐与美好。
“清风生蘋末,素练吹不起。”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池水周围的环境。清风轻轻拂过水面,却未能掀起波澜,仿佛是大自然赋予池水的一份宁静与平和。这里以“清风”和“素练”(比喻池水)来象征自然界的和谐与纯净。
“鱼乐鱼自知,主人亦应尔。”最后两句诗以鱼儿在水中自由游弋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快乐的向往。同时,诗人也借鱼儿的快乐,表达了自己作为“主人”的满足与喜悦。这里的“主人”既指实际的主人,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方池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和谐、宁静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