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不学诗,数章□纪实
遍走三荡所,村落怪荒寂。
人谓白升里,杭邑才咫尺。
杭有洞霄宫,神仙其窟宅。
惯是名胜游,不许俗眼识。
余虽一俗吏,心实慕名德。
痴儿官事了,此行乌可惜。
天气暖如春,得意马蹄疾。
仆夫嗟况瘁,告我请休息。
止宿萧市中,明朝辨行色。
未晓垂玉绳,向风嘶金勒。
行行十数里,渐渐仙境出。
始见九锁峰,穷眸望不极。
一似天为门,四山作扃鐍。
云烟一齐起,松桧万古碧。
岩洞是处有,名字难尽忆。
入拜大有庭,奇特更奇特。
洞天与福地,它山得其一。
惟此为两全,四字揭奎画。
主人贝道士,高志颇嗜客。
引谒帝宸殿,金钉朱户饰。
出示御书经,凤篆龙章笔。
拜手拈瓣香,举头看近日。
既见抚掌泉,又观松花石。
小愒漱玉轩,恍惊风雨夕。
再登虚白楼,顿觉天地窄。
迤逦游二洞,其东名大涤。
仰视洞中山,群崖翠欲滴。
蛟龙现鳞距,天产非人力。
石鼓清可听,石鱼亦堪击。
中有一小洞,谓能隔凡迹。
稚子曾入去,海声亲听得。
出洞见一井,石栏四围赤。
云是葛翁泉,大旱无竭泽。
西洞号栖真,却在山绝壁。
华盖垂于上,狮子横其侧。
非烟亦非云,蟠结斩如刻。
上有倒挂仙,疑是帝所谪。
棋台别东西,棋子散黑白。
又见方尺地,三人可容膝。
下如空谷声,必是仙隐室。
道士虽携持,余亦倦登陟。
归息翠蛟亭,寒玉走鸣瀑。
心目尽开豁,尘累涣然释。
坡仙纪旧游,壁间著遗墨。
吾得继清赏,奚必问姑射。
试观殊胜地,何年是开辟。
虽慕子长游,未学子真逸。
可惜系微官,匆匆整还役。
小子不学诗,数章□纪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帅垣:古代官署。三荡:地名。
白升里:地名。
洞霄宫:道教名胜。
名胜游:著名的游览胜地。
俗眼:凡夫俗子的眼光。
抚掌泉:传说中的泉水。
漱玉轩:亭阁名。
虚白楼:楼阁名。
栖真:道家修行者居住的地方。
华盖:像伞一样的植物或物体。
姑射:传说中的美女。
子长:司马迁的字。
子真:指隐士。
翻译
在甲寅年的初月,我奉命前往帅垣领取文书。我走遍了三荡的所有地方,村落荒凉而寂静。
人们说白升里就在附近,实际上杭州城就在咫尺。
杭州有座洞霄宫,是神仙们的居所。
这里常有名胜古迹游览,但世俗之人难以领略。
我虽身为俗吏,内心却仰慕这里的名声和美德。
公务了结后,这次行程怎会可惜呢?
天气温暖如春,心情愉快让马蹄轻快。
仆人疲惫不堪,请求让我稍作休息。
我们在萧市中歇宿,明天再决定行程。
黎明时分,我们停下马匹,向着风中嘶鸣。
行走了十多里,逐渐进入仙境。
首先看到九锁峰,目光无法穷尽。
仿佛天设门户,四面山峰如同门栓。
云雾一起升起,松柏永远苍翠。
岩洞处处可见,名字多得记不清。
我们进入大有庭拜见,奇景层出不穷。
洞天福地,此处独占其一。
这里完美结合了两者,四个字揭示了它的非凡。
主人贝道士,志向高洁喜好待客。
他引领我们参观帝宸殿,金钉朱门装饰华丽。
展示御赐的佛经,字体龙飞凤舞。
我们虔诚礼拜,抬头欣赏近处风景。
见过抚掌泉,又观赏松花石。
短暂休息在漱玉轩,仿佛置身风雨之夜。
再次登上虚白楼,顿感天地狭小。
我们游览了两个洞,东边的大涤洞最为著名。
仰望洞中山,群崖翠绿欲滴。
洞中蛟龙显现鳞纹,非人力所能创造。
石鼓清脆悦耳,石鱼敲击也动人心弦。
还有一个小洞,据说能隔绝凡尘。
孩子曾入内,听到过大海的声音。
出洞见到一口井,石栏围着红色。
据说这是葛翁泉,干旱时也不干涸。
西洞名为栖真,位于山壁之巅。
上方华盖如伞,旁边狮子横卧。
非烟非云,形状如雕刻般峻峭。
上面有倒挂的仙人,疑似天帝贬谪。
棋台分东西,棋子黑白分明。
又见一块方寸之地,仅容三人盘膝。
下方回声如山谷,定是仙人隐居之处。
尽管道士带路,我也已疲倦攀登。
回到翠蛟亭休息,听见寒玉瀑布的流水声。
心胸开阔,尘世烦恼消散。
苏东坡曾记载旧游,墙上留有他的墨迹。
我能继续这清雅的赏游,何必追寻姑射仙子。
试想这奇妙之地,何时开始存在。
虽然羡慕司马迁的游历,但未学子真的超脱。
可惜我身负微职,匆匆结束这次旅程。
我未能学诗,只能以几章文字记录实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洞霄宫的景象和心情。开篇便以"甲寅良月初,为捧帅垣檄"设定时序与环境,接着是对洞霄一带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如"遍走三荡所,村落怪荒寂"、"始见九锁峰,穷眸望不极"等句,展现了诗人眼中的奇特山水。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名胜的赞美,如"洞天与福地,它山得其一"、"惯是名胜游,不许俗眼识"等,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寄托的心迹。
在行文中,诗人还不忘展示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学才华,如对洞中的奇特之处进行细致的描绘,以及对古人的纪念和对自然之美的品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辽阔,是一篇集观察、想象与表达为一体的佳作。
从鉴赏角度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深切感悟,也反映出其个人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它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构建了一幅既具备实景描写又蕴含深邃意境的艺术画卷,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