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何为临深亲射蛟,示威以夺诸侯魄全文

何为临深亲射蛟,示威以夺诸侯魄

唐 · 韦应物
汉天子,观风自南国。
浮舟大江屹不前,蛟龙索斗风波黑。
春秋方壮雄武才,弯弧叱浪连山开。
愕然观者千万众,举麾齐呼一矢中。
死蛟浮出不复灵,舳舻千里江水清。
鼓鼙馀响数日在,天吴深入鱼鳖惊。
左有佽飞落霜翮,右有孤儿贯犀革。
何为临深亲射蛟,示威以夺诸侯魄
威可畏,皇可尊,平田校猎书犹陈。
此日从臣何不言,独有威声振千古,君不见后嗣尊为武。

注释

汉天子:指汉朝的皇帝。
南国:南方的国家或地区。
蛟龙:神话中的水怪,常用来象征祸患。
春秋方壮:正值壮年时期。
武:这里指汉武帝,汉朝的一位著名皇帝。
愕然:惊讶的样子。
麾:旗帜。
舳舻:船头和船尾的统称,代指船只。
天吴:神话中的水怪,与蛟龙类似。
佽飞:古代的勇士,这里作为勇猛的象征。
孤儿:这里可能是指另一位勇士,或借孤儿形象表现其坚韧。
贯犀革:穿透犀牛皮的铠甲,形容箭术高超。
平田校猎:在平坦的田野上举行狩猎比赛或演习。
后嗣:后代。

翻译

汉朝的天子,亲自来到南方观察民情。
船只在大江中矗立不动,蛟龙争斗引起波涛汹涌,天色昏暗。
正值壮年,他英姿勃发,武艺高强,挽弓破浪,如开山辟路。
观众惊讶万状,他一举旗示意,箭矢直中蛟龙。
蛟龙死去,再无神力,千里的江水因此清澈见底。
战鼓的回声持续多日,天吴(水怪)深潜,鱼鳖也为之震惊。
左边有佽飞(勇士名)像鹰一样落下,右边孤儿穿透了犀牛皮的铠甲。
为何亲临深渊射蛟,是为了展示威力,震慑诸侯。
威力可畏,皇威尊严,狩猎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今日随行的臣子为何沉默,只有他的威声,穿越千年,仍震撼世人,你们没看见,他的后代也被尊称为武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汉武帝在江南观风景时的壮丽场面,展现了皇权的威严和力量。开篇“汉天子,观风自南国”即设定了宏大的背景,天子亲临江南,以观风为名,实则是展示帝王之威。

“浮舟大江屹不前,蛟龙索斗风波黑”描绘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大江上的船只因风浪而无法前进,而蛟龙在水中与风争斗,形成一片漆黑的波涛。这样的景象既显示了自然界的威力,也隐喻着皇权如同天地,不可违抗。

“春秋方壮雄武才,弯弧叱浪连山开”则是汉武帝展现其英勇武功的场面,弓箭射击之准确和力量,使得观者们惊叹不已。皇帝的武力如同春秋时节的生机勃发,不可阻挡。

“愕然观者千万众,举麾齐呼一矢中”强调了观者的震撼与皇帝射箭之准确,一矢中的场景,使得观者们惊讶不已,共同为之喝彩。

随后的“死蛟浮出不复灵,舳舻千里江水清”则是对汉武帝威力所致的结果,蛟龙被射杀后,江水变得格外澄清。这一场面象征着皇权对自然界乃至诸侯的制服之力。

“鼓鼙馀响数日在,天吴深入鱼鳖惊”及“左有佽飞落霜翮,右有孤儿贯犀革”进一步渲染了汉武帝征战时的威严与壮观,军队的鼓声和神秘动物的出现,都在强化皇权的震慑力。

最后,“何为临深亲射蛟,示威以夺诸侯魄。威可畏,皇可尊,平田校猎书犹陈。”表达了汉武帝展示个人武力的原因,是为了震慑诸侯,彰显其不可一世的权威和崇高的地位。这一段落也强调了皇帝的英勇与神圣不可侵犯。

“此日从臣何不言,独有威声振千古,君不见后嗣尊为武。”则是对汉武帝不仅在当时就显露出非凡之处,即使在未来也将被永远铭记的预言。这一段落通过强调皇帝威严和英勇,将其超越时间的伟大传颂至千古。

整首诗语言雄健,想象丰富,每个环节都紧扣着主题,将汉武帝的权威与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