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醉伴琴眠短榻,高吟惊鹤起危枝
出处:《酌罢过二百堂挑灯坐漏已下戏再赋》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笑剔银灯再赋诗,一庭花露隔帘垂。
羊求幽径来何暮,禽向青山愿已迟。
薄醉伴琴眠短榻,高吟惊鹤起危枝。
与君终岁穷图史,从此园蔬莫更窥。
羊求幽径来何暮,禽向青山愿已迟。
薄醉伴琴眠短榻,高吟惊鹤起危枝。
与君终岁穷图史,从此园蔬莫更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独自饮酒后,挑灯赋诗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以及生活的深刻感悟。
首联“笑剔银灯再赋诗,一庭花露隔帘垂。”以轻松幽默的口吻开篇,描绘了诗人酒后兴致勃勃,再次点燃银灯,开始创作的情景。庭院中花露轻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颔联“羊求幽径来何暮,禽向青山愿已迟。”运用典故,将自己比作寻求幽径的羊求和向往青山的禽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然而,“来何暮”和“愿已迟”则暗示了这种追求可能难以实现,流露出一丝无奈和遗憾。
颈联“薄醉伴琴眠短榻,高吟惊鹤起危枝。”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他微醺中与琴相伴,于短榻上入梦,高声吟诵时惊起了栖息在高枝上的鹤。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气质,也暗示了他对自由和超脱生活的向往。
尾联“与君终岁穷图史,从此园蔬莫更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度过漫长岁月,致力于研究历史书籍的决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园中蔬菜的放弃,象征着他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更倾向于精神世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及精神生活的独特见解和追求,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时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