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临水远送君,征鸿掠天不堪闻
出处:《文约既行复作此送之》
宋 · 李流谦
登山临水远送君,征鸿掠天不堪闻。
临岐握手惜此别,车已载脂仆在门。
骊歌未残心欲动,剪烛夜谈如昨梦。
茂林已扫山阴迹,地黄犹注床头瓮。
明朝咫尺隔沧溟,烟波渺渺迷羌津。
我亦归来念离索,孤坐手取柏子焚。
君绝畛畦我平易,肝胆相倾无复讳。
春风万斛撒金莲,迟君更作连宵醉。
临岐握手惜此别,车已载脂仆在门。
骊歌未残心欲动,剪烛夜谈如昨梦。
茂林已扫山阴迹,地黄犹注床头瓮。
明朝咫尺隔沧溟,烟波渺渺迷羌津。
我亦归来念离索,孤坐手取柏子焚。
君绝畛畦我平易,肝胆相倾无复讳。
春风万斛撒金莲,迟君更作连宵醉。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征鸿:远飞的大雁。不堪闻:难以忍受的哀鸣声。
临岐:岔路口。
脂:油脂,这里指润滑油。
骊歌:送别的歌曲。
如昨梦:像昨天的梦境一样。
地黄:一种植物,可入药。
羌津:羌族的渡口。
离索:离别后的孤单。
柏子:柏树籽,古人常用以熏香。
肝胆相倾:坦诚相见。
万斛:极言酒量之大。
连宵醉:连续几夜畅饮。
翻译
我登高望远为你送行,大雁掠过天空的哀鸣难以忍受。在岔路口依依不舍地握手,你的车已经装满,仆人在门外等待。
骊歌未尽,心中涌动情感,夜晚对坐剪烛,仿佛旧梦重演。
茂密树林中你的足迹已消散,地黄还盛在床头的陶罐中。
明日你我之间仅隔大海,烟波浩渺,羌人的渡口迷失在远方。
我也回到原地,思念着离别,独自坐着点燃柏子以慰藉心灵。
你我曾界限分明,如今坦诚相待,无所保留。
愿春风带来千杯美酒,期待你能再与我共度长夜痛饮。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流谦的作品,体现了深沉的友情和别离的哀愁。开篇“登山临水远送君”一句,就设定了一种送别的场景,表现了对朋友的不舍和惜别的情怀。“征鸿掠天不堪闻”则通过听到的雁叫声,增添了一份离愁。
接着,“临岐握手惜此别”表达了在分别之际,抓住对方的手,表示对这次别离的珍惜和不舍。“车已载脂仆在门”则描绘出朋友即将远行的情景,使人感到时间紧迫,分离在即。
“骊歌未残心欲动”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忧伤,而“剪烛夜谈如昨梦”则通过对过去聚会时光的回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下片“茂林已扫山阴迹”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改变,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别后的孤寂。“地黄犹注床头瓮”则是诗人对朋友留宿期间所用物品的记忆,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
“明朝咫尺隔沧溟,烟波渺渺迷羌津”这两句,则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出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思念之深。诗人用“咫尺”来形容天各一方的距离,以及“烟波渺渺”来形容隔绝的感觉,使得读者感受到友情的珍贵和难以忘怀。
最后,“我亦归来念离索,孤坐手取柏子焚。君绝畛畛我平易,肝胆相倾无复讳。”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回归后的寂寞,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思念。通过焚烧柏子来寄托哀愁,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如同肝胆相照,不需要多言。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深厚的情谊,是一篇送别之作中的佳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