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路青青半是苔,翠华西去未知回
出处:《上阳宫辞》
唐 · 吴融
苑路青青半是苔,翠华西去未知回。
景阳春漏无人报,太液秋波有雁来。
单影可堪明月照,红颜无奈落花催。
谁能赋得长门事,不惜千金奉酒杯。
景阳春漏无人报,太液秋波有雁来。
单影可堪明月照,红颜无奈落花催。
谁能赋得长门事,不惜千金奉酒杯。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苑路:宫苑中的小路。青青: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苔:苔藓,此处指路上长满了苔藓,暗示人迹罕至。
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子,代指皇帝。
西去:向西行,特指皇帝离开皇宫。
景阳春漏:景阳宫的报时滴漏,古代用来计时的装置。
无人报:没有人再去关注时间的流逝。
太液:太液池,古代宫中的人工湖。
秋波:秋天的水波,也比喻眼神或景象。
雁来:大雁飞来,常寓意季节变换或书信传递。
单影:孤单的身影。
可堪:怎么能忍受。
明月照:明亮的月光照耀,常带有孤独冷清的意味。
红颜:美丽的容颜,多指女子。
落花催:落花凋谢,比喻青春易逝。
赋得:创作出。
长门事:汉武帝皇后陈阿娇失宠后被幽居长门宫的故事,后泛指失宠妃子的遭遇。
不惜:不吝惜。
千金:大量的金钱,此处形容价值昂贵。
奉酒杯:买酒或举杯,借酒消愁的意思。
翻译
宫苑小路青草萋萋大半生满苔藓,皇上西行离去至今未归。景阳宫的报时滴漏无人理会,太液池的秋水上有雁群飞来。
孤单单的身影怎能忍受明月的映照,美丽的容颜无奈被凋零的花瓣催促着老去。
谁能写出像陈皇后被幽禁长门宫那样的故事,不惜花费千金买酒来寄托情感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物是人非的幽怨情怀,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往昔时光的无限感慨和对逝去岁月的深深留恋。
"苑路青青半是苔,翠华西去未知回。" 这两句描写了一片荒废的园林,苔藓已经覆盖了大半的道路,而那曾经繁盛的花朵(翠华)如今向西而去,却不知道是否还能回来。这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一种隐喻。
"景阳春漏无人报,太液秋波有雁来。"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空寂的宫廷景象。景阳春漏,即时间的流逝,没有人声;而太液池边却有秋天的水波和偶尔飞来的大雁。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写,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淡漠。
"单影可堪明月照,红颜无奈落花催。" 这两句则更深一层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怀。单影,即一个人静坐时的身影,可堪,即可以承受,明月照,是指在明亮的月光下;而红颜,无奈面对着花瓣纷飞,却只能无动于衷。这是对美好青春易逝和人生无常的一种哀叹。
"谁能赋得长门事," 这句点出了诗人的深沉怀念,是指谁能够像古代的才子佳人那样,以诗词表达出长门宫中的故事和情感。长门事,即汉武帝与王昭君的爱情故事。
"不惜千金奉酒杯。" 这句则表达了诗人愿意付出极大的代价,只为了能再次品尝那段往昔的美好时光。这里的“奉酒杯”,是指古代赋诗饮酒,以此来寄托哀愁。
整首诗通过对宫廷园林、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无限留恋和深沉怀念。这种情感的表达极富含蓄和深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情感寄托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