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东流不尽兴亡恨,泪洒秋风一棹归全文

东流不尽兴亡恨,泪洒秋风一棹归

出处:《次燕子矶作
明末清初 · 屈大均
半壁斜开紫翠围,中流横作钓鱼矶。
沙洲定为真龙长,铁绠难回燕子飞。
江北每伤当日弃,南阳长恐故人非。
东流不尽兴亡恨,泪洒秋风一棹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燕子矶的壮丽景色与深沉的历史感。首句“半壁斜开紫翠围”,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燕子矶山势险峻、色彩斑斓的自然景观,仿佛半边天空被紫色和翠绿色包围,展现出一种雄浑壮丽的美。接着,“中流横作钓鱼矶”一句,将视线引向江心,描绘了一块突出于水面的岩石,犹如天然的钓鱼台,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沙洲定为真龙长,铁绠难回燕子飞”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沙洲上的“真龙”象征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或辉煌事迹,而“铁绠难回燕子飞”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燕子难以回到过去,暗示了历史的不可逆性和时间的无情。

“江北每伤当日弃,南阳长恐故人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无常的忧虑。江北的景象让人感叹往日的放弃与失去,南阳的担忧则反映了对友情、旧情可能消逝的恐惧,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最后,“东流不尽兴亡恨,泪洒秋风一棹归”两句,以东流不息的江水象征着历史的长河和兴衰更替,表达了对历史兴亡的无奈和哀愁。诗人的情感在秋风中洒落,伴随着一叶扁舟的归程,既是对过往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待和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燕子矶这一特定地点,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思,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