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荡游正好穷今夜,却数闺中是别期全文

荡游正好穷今夜,却数闺中是别期

出处:《丙午元夕六首
明 · 何吾驺
春事催残杨柳枝,明朝蓑笠又江湄。
荡游正好穷今夜,却数闺中是别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与情感的流转,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感观察。

首句“春事催残杨柳枝”,以“春事”点出季节,暗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催残”二字则赋予了杨柳枝以生命感,仿佛它们在春天的催促下逐渐凋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杨柳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被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此处也暗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次句“明朝蓑笠又江湄”,转而描写第二天清晨的情景,诗人想象自己将再次披上蓑衣,戴上斗笠,来到江边。这里的“又”字,不仅强调了这种行为的重复性,也暗示了诗人对江边生活的喜爱或某种难以割舍的情感。江边作为背景,既提供了自然的宁静与辽阔,也可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之处。

第三句“荡游正好穷今夜”,表达了诗人想要尽情享受夜晚的游荡,似乎在寻求一种释放或逃避。这里的“穷”字,既有穷尽之意,也暗示了诗人可能在寻找某种极致的体验或情感的满足。这句诗通过描绘夜晚的游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追求。

最后一句“却数闺中是别期”,转折到对家人的思念,点出了诗人游荡背后的深层情感。这里的“却数”意味着诗人意识到,尽管外界的游荡令人向往,但真正的归宿和牵挂还是在家中的亲人。这一句揭示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性,既是对自由与冒险的向往,也是对家庭责任和情感联系的深刻体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