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为莪不为蒿,庶免负遗懊全文

为莪不为蒿,庶免负遗懊

出处:《蓼莪堂
元末明初 · 张羽
种莪图可茹,养儿欲代老。
莪生化为蒿,儿大不相保。
忆昔儿初生,长育恐不早。
儿羹未及尝,亲骨已枯槁。
譬彼种莪人,爱此颜色好。
岂不勤灌溉,采撷思一饱。
宁知不入口,埋没同秋草。
诗人感兹义,哀哀向穹昊。
堂中有孤儿,千载共忧抱。
我愿天下人,有食奉翁媪。
为莪不为蒿,庶免负遗懊

鉴赏

这首诗以《蓼莪堂》为题,由元末明初的诗人张羽所作。诗中通过“种莪图可茹,养儿欲代老”开篇,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与付出,希望子女能代替自己老去,表达出深厚的亲情。然而,随着子女的成长,却出现了“莪生化为蒿,儿大不相保”的转折,揭示了子女长大后可能对父母的冷漠或忽视,与父母的期待形成鲜明对比。

接着,诗人回忆起“忆昔儿初生,长育恐不早”,表达了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担忧和对子女早期教育的重视。然而,当“儿羹未及尝,亲骨已枯槁”时,诗人感叹于未能及时品尝到子女亲手做的食物,而此时父母已经离世,无法享受天伦之乐。

诗人以“譬彼种莪人,爱此颜色好”比喻父母对子女的爱,即使辛勤灌溉,也渴望子女能回报,如同期待果实成熟。但“岂不勤灌溉,采撷思一饱”之后,“宁知不入口,埋没同秋草”,表达了对子女未能理解父母心意,未能回报父母之恩的遗憾与痛心。

最后,诗人感慨于这种亲情的悲剧,向苍天发出哀叹:“诗人感兹义,哀哀向穹昊。”并寄希望于天下人能够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为父母提供足够的关爱与照顾,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我愿天下人,有食奉翁媪。为莪不为蒿,庶免负遗懊。”表达了诗人对人间亲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都能像对待“莪”一样对待父母,以免留下遗憾。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实,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家庭伦理中的亲情与责任,以及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