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臭酒肉,穷居厌藜藿
出处:《天茁亭,为柳膺赋》
元末明初 · 张昱
侯门臭酒肉,穷居厌藜藿。
赋分各有定,天胡为厚薄?荒园灌数亩,亦足代耕穫。
折葵助鼎俎,剪韭供春酌。
虽非八珍馔,其味良不恶。
三牲安可常,一瓢易为乐。
古之志道者,粝食甘淡泊。
造物茁此徒,于世宁妄作?贤哉宋宇叹,美矣樊迟学。
勿嫌食肉鄙,儒家贵俭约。
赋分各有定,天胡为厚薄?荒园灌数亩,亦足代耕穫。
折葵助鼎俎,剪韭供春酌。
虽非八珍馔,其味良不恶。
三牲安可常,一瓢易为乐。
古之志道者,粝食甘淡泊。
造物茁此徒,于世宁妄作?贤哉宋宇叹,美矣樊迟学。
勿嫌食肉鄙,儒家贵俭约。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所作的《天茁亭,为柳膺赋》,通过对贫富生活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侯门臭酒肉,穷居厌藜藿”描绘了权贵之家的奢华与贫寒人家的清苦,揭示了社会的不公。接着,“赋分各有定,天胡为厚薄?”提出命运的不均等,暗示了对天命的质疑。
诗人以“荒园灌数亩,亦足代耕穫”表达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即使简朴的生活也能自给自足。他用“折葵助鼎俎,剪韭供春酌”形象地描述了朴素的饮食,虽然不是豪宴,但自有其淳朴之美。“虽非八珍馔,其味良不恶”进一步强调了对简单生活的认同。
“三牲安可常,一瓢易为乐”表明诗人认为物质的丰盛并非长久之计,简朴的生活更能带来内心的满足。接下来,他引用古人“古之志道者,粝食甘淡泊”的例子,赞赏那些坚守道义、甘于淡泊的人。
最后,诗人借宋宇和樊迟的故事,倡导节俭美德,提醒人们不应鄙视肉食,而应珍视儒家提倡的俭约精神。整首诗语言质朴,寓理于事,富有哲理,体现了张昱深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