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
出处:《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
唐末宋初 · 徐铉
戚戚逢人问所之,东流相送向京畿。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戚戚:忧郁的样子。逢人:遇见行人。
所之:去向。
京畿:京城地区。
逐客:被流放的人。
纫兰佩:佩戴兰花饰品,象征高洁。
平民:普通百姓。
战衣:战时服装。
荒村:荒凉的村庄。
春冷落:春天的萧瑟。
霁色:雨后晴朗的天空。
雾霏微:雾气朦胧。
时危:时局危急。
道丧:道路艰难。
无才术:没有才能和谋略。
空手:两手空空。
徘徊:犹豫不决。
翻译
忧郁地遇到行人询问去向,他们向东流的江水护送我前往京城。我自愿像流放者一样佩戴着兰花饰品,未曾想到平民百姓也穿上了战袍。
村庄在春天的寒意中显得荒凉,江面清晰,雨后的雾气微微弥漫。
时局危急,道路艰难,我无才无术,只能空着手徘徊,不愿离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动荡时期的避难之旅,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个人无力回天的悲凉。从内容上看,诗人在途中遇见他人询问所往,答以东行相送至京畿(都城附近),流露出逃离战乱的心情。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一句,通过对比自己仍旧持有文人的象征——兰佩,与那些不得不穿上战衣的普通百姓形成对照,表达了对时局变迁的无奈和哀伤。
“树带荒村春冷落,江澄霁色雾霏微”一段,用景物描写来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荒废的村庄、冷清的春意,以及江水中透出的微弱阳光和缭绕的薄雾,都渲染出了一个充满哀愁的画面。
“时危道丧无才术,空手徘徊不忍归”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政治无力感。在乱世之中,诗人感到自己的才华无法施展,只能空手而回,无奈徘徊于战火纷飞的乡野之间,不愿意回到那个已经失去了往日风光的地方。
整首诗以沉郁的情调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个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力感,是一篇颇具深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