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讶妙香生,馝馞得禅髓
出处:《晚由金家堰步至崇先寺》
清 · 厉鹗
一峰抱花回,不知凡几里。
迟日落未落,散策从此始。
石梁跨涧空,苔枝皆倒倚。
入寺罢晚参,僧堂寂如水。
诘曲取微径,返景照花里。
瀰漫遍岩壑,春透无剩蕊。
乍疑吐佛光,白毫映霞紫。
复讶妙香生,馝馞得禅髓。
盘桓憩松根,结茅拟来此。
何必问通波,远寻光福市。
迟日落未落,散策从此始。
石梁跨涧空,苔枝皆倒倚。
入寺罢晚参,僧堂寂如水。
诘曲取微径,返景照花里。
瀰漫遍岩壑,春透无剩蕊。
乍疑吐佛光,白毫映霞紫。
复讶妙香生,馝馞得禅髓。
盘桓憩松根,结茅拟来此。
何必问通波,远寻光福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厉鹗从金家堰步行至崇先寺的晚景经历。首句“一峰抱花回”展现了山峰怀抱花朵的景象,富有生机。接下来的“迟日落未落”描绘了夕阳欲坠未坠的迷人时刻,诗人决定开始漫步。“石梁跨涧空”和“苔枝皆倒倚”则描绘了山路的险峻与自然的静谧,石桥横跨深涧,青苔覆盖的树枝倒映其中。
进入寺庙后,“僧堂寂如水”传达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诗人沿着曲折的小径深入,夕阳余晖洒在花丛中,景色如画。“返景照花里”、“春透无剩蕊”和“乍疑吐佛光”等句,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烂漫和神秘感,仿佛佛光普照,香气四溢,令人感受到禅意的深远。
最后,诗人流连于松根,甚至萌生在此筑屋隐居的想法,表达了对自然与禅境的向往。他以“何必问通波,远寻光福市”结尾,暗示不必追求世俗繁华,眼前的崇先寺就是内心的归宿,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修的深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