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与幽人好风月,万山里许听泉声
出处:《题汪季路太丞魏野草堂图二首 其一》
宋 · 杨万里
汾阴西祀告升平,四海无波镜样清。
乞与幽人好风月,万山里许听泉声。
乞与幽人好风月,万山里许听泉声。
注释
汾阴:古代地名,位于今山西运城附近。西祀:西部的祭祀活动。
升平:太平盛世。
四海:天下各地。
无波:没有波澜,形容平静。
镜样清:像镜子一样清澈。
乞与:请求给予。
幽人:隐士。
好风月:美好的自然景色。
万山里许:深山之中。
听泉声:聆听泉水声。
翻译
在汾阴西部举行祭祀,祈求天下太平,四海之内风平浪静如同镜子般清澈。我希望能赠予隐士美好的风月时光,在深深的山林中倾听泉水的声音。
鉴赏
这两句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所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向往。首句“汾阴西祀告升平”中的“汾阴”指的是山西省汾河流域地区,这里以此作为描绘风光的起点。“西祀”意指祭祀,可能是指古代在该地进行的一种祭祀活动,而“告升平”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某种精神上的升华或内心的平静。整句通过这种方式描绘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
第二句“四海无波镜样清”形象地描述了一个理想中的太平盛世,海面平静如同明镜一般,没有任何波澜。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社会安定、国家太平的向往。
第三句“乞与幽人好风月”则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希望能够和那些隐居山林之中的人共同享受清新的风和明亮的月亮。这里的“幽人”指的是那些选择远离尘世、在自然中寻求宁静生活的人。
最后一句“万山里许听泉声”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渴望。在无数的山峦之间,能够聆听到清澈泉水的声音,这是诗人对于心灵寄托之所的美好设想。
总体而言,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厚感情和对精神寄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