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却罔攸测,理乱非所任
出处:《李寅之招饮同登九江城 其五》
宋末元初 · 方回
覆却罔攸测,理乱非所任。
兀兀兔株意,哀哀莺谷音。
识骥伯乐眼,放麑西巴心。
怀惠在夙昔,观过匪斯今。
赖公极忠厚,良用开我襟。
兀兀兔株意,哀哀莺谷音。
识骥伯乐眼,放麑西巴心。
怀惠在夙昔,观过匪斯今。
赖公极忠厚,良用开我襟。
注释
罔:无从,无法。攸测:推测,判断。
兀兀:孤独,独自。
识骥:识别千里马。
伯乐:古代善于相马的人。
麑:幼鹿。
观过:观察过失。
匪斯今:并非现在才开始。
公:您,指对方。
良用:确实,真正地。
翻译
覆盖之下难以揣测,是非曲直并非我所能承担。兔子独自守着空穴,鸟儿悲鸣山谷中传来哀音。
识别千里马的是伯乐般的眼力,释放小鹿的是西巴那样的仁心。
感恩之情早已有之,审视过失并非今日才开始。
依赖您的极度忠诚和宽厚,确实打开了我的心扉。
鉴赏
这首诗是由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李寅之招饮同登九江城(其五)》。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友情的珍视。
"覆却罔攸测,理乱非所任。兀兔兔株意,哀哀莺谷音。"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心境,"覆却"意味着回忆往事,而"罔攸"则是探索和思考的意思。诗人通过这些词语表达了自己对于过去事情的反思与理解,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态。接下来的两句,"兀兔兔株意"形容心绪如同植物般在心中生长,而"哀哀莺谷音"则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远方朋友的深情。
"识骥伯乐眼,放麑西巴心。"
这两句寓意深刻,其中"识骥"比喻能够辨别出色的马匹,引申为能够识才,"伯乐眼"则是指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伯乐。这两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高度评价和信任。"放麑西巴心"则是说像放牧一样宽松地对待自己的内心世界,西巴可能指的是一个地方,但在这里更多地是一种意境的描绘。
"怀惠在夙昔,观过匪斯今。"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恩情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怀惠"是怀念往日的恩惠,而"在夙昔"则强调了这种怀念是长期存在的。后面的两句则是在说现在所见到的,并非眼前的景象。
"赖公极忠厚,良用开我襟。"
最后两句诗赞颂了某位公子(可能指李寅之)的品格和对自己的影响。"赖公"是指依靠这位公子,而"极忠厚"则形容他的性格深沉且忠诚。"良用开我襟"意味着诗人在精神上得到了解放,获得了成长。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对朋友深厚的情谊以及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