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无嚚不足,讼简爱吾民
出处:《夜行旰江》
明 · 李梦阳
灯火遵山闪,旌旗折路频。
仙坛沓不见,片月故须亲。
土俗渐异楚,人言多杂闽。
岂无嚚不足,讼简爱吾民。
仙坛沓不见,片月故须亲。
土俗渐异楚,人言多杂闽。
岂无嚚不足,讼简爱吾民。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梦阳的《夜行旰江》,描绘了夜晚行走在江边的情景。首句"灯火遵山闪",通过描绘灯火在山间闪烁,形象地展现了夜晚的寂静与微光,给人以幽深而神秘之感。"旌旗折路频"则暗示了诗人行程中的艰难,可能是行军或赶路,旗帜频繁地被风吹折,显示出旅途的辛苦。
"仙坛沓不见",诗人借仙坛隐喻理想或仙境,表达了对远方或理想的追寻,但此刻却只能望而不见,流露出淡淡的失落和向往。"片月故须亲",强调了月光的亲近感,即使在孤寂的夜晚,月光也成为了唯一的伴侣。
"土俗渐异楚,人言多杂闽",描述了地域风俗的变化,暗示诗人正在跨越不同的地方,感受到文化的差异和方言的混杂,增添了旅途的丰富色彩。
最后两句"岂无嚚不足,讼简爱吾民",表达了诗人对于地方治理的期望,希望当地官员能治理得当,减少诉讼,让百姓安居乐业,体现了他的民本情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夜晚行旅的艰辛与所见所感,同时也寓含了对社会公正和民生的关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