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大学悟絜矩,四面正直各得所
本乎天者既圆象,下者何不皆方形。
此疑千古不能决,读尽六经无异说。
依稀子夏微有言,譬诸草木区以别。
草木之中操孰坚,佥曰此君耐岁寒。
虚心直节表真劲,穷冬大雪青琅玕。
平生正坐一圆累,未堪全德君子比。
内圆犹是智之馀,外圆无乃德之耻。
我闻楚东有云仍,生来气骨清棱棱。
觚哉觚哉出乎类,长大益觉廉隅分。
自从大学悟絜矩,四面正直各得所。
独秉重坤六二爻,斯可以为民父母。
厥初受命莫不然,世衰俗弊失其传。
商周之际斯为盛,孤竹二子何曾圆。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日月星辰:天体。山川草木:自然景观。
圆象:圆形象征天的完美。
方形:象征地的规则。
子夏:孔子弟子。
草木区以别:比喻事物各有不同。
操:品质。
此君:指松树。
虚心直节:形容松树的特质。
青琅玕:形容松树在雪中的翠绿。
圆累:比喻圆润的品质。
全德君子:品德完美的君子。
云仍:楚东之地的云。
觚哉觚哉:形容云的棱角分明。
絜矩:公正的道理。
孤竹二子:商朝的伯夷和叔齐。
翻译
日月星辰是天的精华,山川草木是地的纹饰。在天上的是圆形的象征,那地上的为何不都是方的呢?
这个疑惑千百年来未能解决,遍读六经也没有找到不同的说法。
隐约记得子夏有些言论,就像区分草木各有特性。
在众多草木中,哪种最坚韧?都说松树能耐住严寒。
松树虚心直节象征真实的力量,即使寒冬大雪,它依然青翠如玉。
一生追求正直如同圆润的品质,却难以与完美品德的君子相比。
内心圆润是智慧的余韵,外表圆滑则是品德的羞耻。
听说楚东之地有种云,生来气质刚硬如棱角分明。
这种云独特出众,生长得更加显现出棱角分明的品性。
自从在大学理解了公正的道理,四方都展现出正直的一面。
它独自承载着大地的坤卦六二爻位,这就是成为人民父母的资格。
万物初始接受天命时都是如此,但随着世道衰落,这种美德流失了。
商周时期这种美德最为盛行,但孤竹国的两位王子却未曾圆润无缺。
鉴赏
这首诗是一篇哲理深邃的作品,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探讨宇宙之道与人伦之德。开篇“日月星辰天之精,山川草木地之文”两句,设定了一个宏大的宇宙背景,强调天地间万物各有其精华和文理,这是对自然界的赞美,也是对宇宙秩序的认同。
“本乎天者既圆象,下者何不皆方形”两句,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即天体运行之所以为圆,是否意味着下界万物也应该呈现出方正无瑕的形态。这是一个关于自然法则与人伦道德关系的深刻质问。
“此疑千古不能决,读尽六经无异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个问题的困惑和探索,这个问题是千古难以解决的,而即便是读遍了六经(儒家经典),也未找到明确答案。
“依稀子夏微有言,譬诸草木区以别”两句,诗人引述了先哲子夏的一句话,用来比喻和解释自然万物各自有其特性和差异,这是对自然界多样性的肯定,也映射出诗人对于个人品德和才能的尊重。
“草木之中操孰坚,佥曰此君耐岁寒”两句,通过草木的形态来比喻人的品格,强调那些能在严冬中依然保持坚韧不拔者的高贵品质。
“虚心直节表真劲,穷冬大雪青琅玕”两句,以草木在极端恶劣环境中的生存状态,来象征人在逆境中表现出的真诚和刚毅,这种品格如同经历了严寒考验后的青石一般坚不可摧。
“平生正坐一圆累,未堪全德君子比”两句,通过对一个端坐在那里,形状像是一个圆球的物象来比喻那些整齐无瑕、德行完备的人,这种人如同完美的圆体,无懈可击。
“内圆犹是智之馀,外圆无乃德之耻”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圆满不仅是智慧的象征,同时也是道德的表现,没有什么能使这样的品格蒙羞。
“我闻楚东有云仍,生来气骨清棱棱”两句,诗人听说在楚东有一种叫做云仍的草木,它天生具有坚韧的气质和骨骼,这是对这种草木独特品质的赞美。
“觚哉觚哉出乎类,长大益觉廉隅分”两句,诗人感叹这类草木超出了常规,它们在成长过程中愈发显现出它们的特别和高贵,这种特质如同界限清晰、区别明显。
“自从大学悟絜矩,四面正直各得所”两句,诗人回忆自己自从学习《大学》这部儒家经典以来,就领会到了规矩之道,认识到万物都有其固有的位置和方向,这种认知如同用尺子量度出一个完美的正方形,每一面都恰到好处。
“独秉重坤六二爻,斯可以为民父母”两句,以《易经》的象征来比喻那些具有高度德行和智慧的人,他们如同承载着天地之道,能够成为人民的父母般的存在。
“厥初受命莫不然,世衰俗弊失其传”两句,诗人回忆起古代圣明君主接受天命时的情景,他们都能符合天道而治理国家,但随着时代的流逝和世风的颓败,这种美好的传统已经失落。
“商周之际斯为盛,孤竹二子何曾圆”两句,通过对商朝和周朝鼎盛时期的回忆,以及对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子贡的赞扬,诗人表达了对于古代圣贤及其学说的怀念,他们的德行如同孤竹之美好,但却未能完全实现圆满的人生理想。